Author: | 田臨斌 | ISBN: | 3030000000042 |
Publisher: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March 16, 2012 |
Imprint: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田臨斌 |
ISBN: | 3030000000042 |
Publisher: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Publication: | March 16, 2012 |
Imprint: | |
Language: | Chinese |
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流傳很廣的文字,講的是一位資深護士經常傾聽臨終病人,向她訴說此生最遺憾後悔的事情。她把這些事按照發生頻率整理排列成「人生五大憾事」,分別是: (一) 希望當初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要我過的生活。 (二) 希望當初沒有花這麼多精力在工作上。 (三) 希望當初能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 希望當初能和朋友保持聯繫。 (五) 希望當初能讓自己活得開心點。 我猜多數人讀這篇文章時心中有許多感慨,但並沒有太多驚訝,原因是這五件事經常都掛在我們心上,或起碼存在潛意識中。但既然如此,為什?總要等到人生即將步入終點的時候,才像大夢初醒一樣和自己算一筆賠本的總帳呢? 你可能會說:「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不是我不想做那些事,但一身責任義務,實在沒辦法。」就像看這篇文章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甚至轉發給親朋好友分享,但看完以後呢?嘆口氣,繼續柴米油鹽,我行我素。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人是有選擇的,不信問問那些臨終病人,我相信他們後悔遺憾的並不是這一生沒有中樂透發財,所以才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感悟到當初的確擁有選擇條件,卻沒有去做。 如果你反問:「我每天被生活追著跑,忙得像條狗一樣,憑什?說我有選擇生活的條件?」我不止說給你聽,還做給你看。這本書的內容正是描述一個沒有富爸爸(更沒有中樂透),學經歷也算不上特出的人,讓自己具備選擇生活方式條件的方法。 這本書雖然以「退休」為題,但和坊間談論退休理財或銀髮族生活規劃的書籍不一樣。原因很簡單,因為講的不是六十多歲退休,而是四十多歲。這二十年的差別造成事前的準備規劃,以及事後的生活實踐都和傳統意義的退休大不相同。 為此,我本來不想用「退休」這二字,但尋遍各種可能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用語,只好沿用老詞。我希望、也相信,不久之後社會學家會發明一個新詞,準確無誤的描述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這個字詞將普遍被人們認知和理解,因為將有愈來愈多的人在四十多歲開始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讀者或許會發現這本書所描述的某些想法,和現在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完全一致。關於這一點,我不想也無法強求別人認同,就像我所處的家庭和財務狀況和你不一樣。
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流傳很廣的文字,講的是一位資深護士經常傾聽臨終病人,向她訴說此生最遺憾後悔的事情。她把這些事按照發生頻率整理排列成「人生五大憾事」,分別是: (一) 希望當初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要我過的生活。 (二) 希望當初沒有花這麼多精力在工作上。 (三) 希望當初能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 希望當初能和朋友保持聯繫。 (五) 希望當初能讓自己活得開心點。 我猜多數人讀這篇文章時心中有許多感慨,但並沒有太多驚訝,原因是這五件事經常都掛在我們心上,或起碼存在潛意識中。但既然如此,為什?總要等到人生即將步入終點的時候,才像大夢初醒一樣和自己算一筆賠本的總帳呢? 你可能會說:「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不是我不想做那些事,但一身責任義務,實在沒辦法。」就像看這篇文章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甚至轉發給親朋好友分享,但看完以後呢?嘆口氣,繼續柴米油鹽,我行我素。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人是有選擇的,不信問問那些臨終病人,我相信他們後悔遺憾的並不是這一生沒有中樂透發財,所以才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感悟到當初的確擁有選擇條件,卻沒有去做。 如果你反問:「我每天被生活追著跑,忙得像條狗一樣,憑什?說我有選擇生活的條件?」我不止說給你聽,還做給你看。這本書的內容正是描述一個沒有富爸爸(更沒有中樂透),學經歷也算不上特出的人,讓自己具備選擇生活方式條件的方法。 這本書雖然以「退休」為題,但和坊間談論退休理財或銀髮族生活規劃的書籍不一樣。原因很簡單,因為講的不是六十多歲退休,而是四十多歲。這二十年的差別造成事前的準備規劃,以及事後的生活實踐都和傳統意義的退休大不相同。 為此,我本來不想用「退休」這二字,但尋遍各種可能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用語,只好沿用老詞。我希望、也相信,不久之後社會學家會發明一個新詞,準確無誤的描述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這個字詞將普遍被人們認知和理解,因為將有愈來愈多的人在四十多歲開始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讀者或許會發現這本書所描述的某些想法,和現在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完全一致。關於這一點,我不想也無法強求別人認同,就像我所處的家庭和財務狀況和你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