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

The Empires on Taiwan : Time, Space, Knowledge, and Sentiment of Colonial Taiwan

Nonfiction, History, Asian, Southeast Asia, Modern, 20th Century
Cover of the book 「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ISBN: 7346863501206
Publisher: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Publication: December 18, 2015
Imprint: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ISBN: 7346863501206
Publisher: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Publication: December 18, 2015
Imprint: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Language: Chinese

過去的,並未真正地「過去」;
它只是轉換形式,在我們的生活中存續著。

日本帝國對臺灣的殖民統治,如何滲透進入庶民生活的知識與文化肌理?
後殖民的臺灣在今日又應如何看待這一段曾經被殖民的歷史經驗?

時空╳知識╳情感,殖民地的三種帝國描圖
本書鎖定日本帝國統治之下的臺灣,並同時涵蓋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研究視角,亦即將殖民地的文化狀況當作是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相互指涉與相互交疊的結果。書中以討論的材料與內容區分,分別以「空間與時間意識的描圖」、「知識與知識社群的描圖」、「藝術與情感結構的描圖」為主題。

‧空間與時間意識的描圖:從地方社會治理到殖民空間權力的交涉折衝,到日本統治下的「國家節日」如何讓臺灣人社會的「時間制度」有所改變,進而比較「國家」與「民眾」的時空意識,並不見得完全相同。

‧知識與知識社群的描圖:以辯護士及語言媒介的角度,探討知識分子與社群如何利用專業及認同,與日本殖民者存在微妙的交疊關係,並甚至批判「帝國」敘事,提出跨文化的觀察視角。

‧藝術與情感結構的描圖:透過美術、文學及戲曲,描寫及思考殖民關係中的認同差異,並提出「帝國」的文化發展與殖民地臺灣,乃處於「相生相成」的交疊關係之下。

★吳密察(臺大歷史學系兼任教授)、呂紹理(臺大歷史學系教授)共同推薦

【名家推薦】

 

臺灣歷史上,帝國幾乎如影隨形地存在著。但是我們卻未必真正深刻地理解什麼是「帝國」和它如何在臺灣存在著。即使或許也有一些關於「帝國」的言說,也經常只是複述帝國的論調,而且往往只在政治、軍事、法制、經濟這種容易觀察的領域裡分析帝國,對於文化、心態等相對隱微的領域則不甚措意。

本書從後殖民的立場分析帝國在臺灣之日常生活、空間、知識、文學、藝術、文化等領域的浸透和影響。並且不只著眼於帝國對於臺灣的單方向作用力,而同時看出臺灣具有主動迎拒,甚至反向規定帝國的作用力。也就是說,彼此之間呈現了流動的相互影響與作用。「臺灣」、「帝國」,既如影隨形也相互作用,彼此的關係固然存在於在過去,也存在於現在,也將影響未來。

這本書可以是《「帝國」在臺灣》,也可以是《「臺灣」的帝國》。

――吳密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如何重新閱讀及面對臺灣的歷史經驗與文化現象?這並不只是一個歷史的提問,同時也是一個倫理的提問,亦即關係著當前社會面對歷史的態度。」這是本書重要的發想。

本書嘗試將帝國放在相對(而非絕對一元的、由上到下的)位置重新思考日本帝國在臺灣的諸多過程,並且也特別關注殖民地人民對日本的「情感結構」和生活經驗,以期能超越民族史、殖民史的二元對立觀點,建立吾人對臺灣歷史與文化的新視野。在《馬關條約》簽訂一百二十週年及終戰七十週年的今日,日本帝國在臺灣所遺留的歷史經驗與文化現象,實為吾人需認真嚴肅面對的問題!

――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過去的,並未真正地「過去」;
它只是轉換形式,在我們的生活中存續著。

日本帝國對臺灣的殖民統治,如何滲透進入庶民生活的知識與文化肌理?
後殖民的臺灣在今日又應如何看待這一段曾經被殖民的歷史經驗?

時空╳知識╳情感,殖民地的三種帝國描圖
本書鎖定日本帝國統治之下的臺灣,並同時涵蓋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研究視角,亦即將殖民地的文化狀況當作是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相互指涉與相互交疊的結果。書中以討論的材料與內容區分,分別以「空間與時間意識的描圖」、「知識與知識社群的描圖」、「藝術與情感結構的描圖」為主題。

‧空間與時間意識的描圖:從地方社會治理到殖民空間權力的交涉折衝,到日本統治下的「國家節日」如何讓臺灣人社會的「時間制度」有所改變,進而比較「國家」與「民眾」的時空意識,並不見得完全相同。

‧知識與知識社群的描圖:以辯護士及語言媒介的角度,探討知識分子與社群如何利用專業及認同,與日本殖民者存在微妙的交疊關係,並甚至批判「帝國」敘事,提出跨文化的觀察視角。

‧藝術與情感結構的描圖:透過美術、文學及戲曲,描寫及思考殖民關係中的認同差異,並提出「帝國」的文化發展與殖民地臺灣,乃處於「相生相成」的交疊關係之下。

★吳密察(臺大歷史學系兼任教授)、呂紹理(臺大歷史學系教授)共同推薦

【名家推薦】

 

臺灣歷史上,帝國幾乎如影隨形地存在著。但是我們卻未必真正深刻地理解什麼是「帝國」和它如何在臺灣存在著。即使或許也有一些關於「帝國」的言說,也經常只是複述帝國的論調,而且往往只在政治、軍事、法制、經濟這種容易觀察的領域裡分析帝國,對於文化、心態等相對隱微的領域則不甚措意。

本書從後殖民的立場分析帝國在臺灣之日常生活、空間、知識、文學、藝術、文化等領域的浸透和影響。並且不只著眼於帝國對於臺灣的單方向作用力,而同時看出臺灣具有主動迎拒,甚至反向規定帝國的作用力。也就是說,彼此之間呈現了流動的相互影響與作用。「臺灣」、「帝國」,既如影隨形也相互作用,彼此的關係固然存在於在過去,也存在於現在,也將影響未來。

這本書可以是《「帝國」在臺灣》,也可以是《「臺灣」的帝國》。

――吳密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如何重新閱讀及面對臺灣的歷史經驗與文化現象?這並不只是一個歷史的提問,同時也是一個倫理的提問,亦即關係著當前社會面對歷史的態度。」這是本書重要的發想。

本書嘗試將帝國放在相對(而非絕對一元的、由上到下的)位置重新思考日本帝國在臺灣的諸多過程,並且也特別關注殖民地人民對日本的「情感結構」和生活經驗,以期能超越民族史、殖民史的二元對立觀點,建立吾人對臺灣歷史與文化的新視野。在《馬關條約》簽訂一百二十週年及終戰七十週年的今日,日本帝國在臺灣所遺留的歷史經驗與文化現象,實為吾人需認真嚴肅面對的問題!

――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More books from 20th Century

Cover of the book White Eagle, Red Star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Victory City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The Battle against Anarchist Terrorism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Sommer 1927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Matthias Erzberger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Reagan's Victory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475th Fighter Group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A Century of Revolution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Bosnia's Forgotten Battlefield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Stalin's Secret Agents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Supermarket USA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Het beste van Maarten van Rossem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Pleasure Island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The Overlord Effect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Cover of the book Shovel Ready by 蘇碩斌, 顏杏如, 曾文亮, 李承機, 柳書琴, 廖新田, 石婉舜, 李育霖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