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Nonfiction, Science & Nature, Nature
Cover of the book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ISBN: 9789864890057
Publisher: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August 18, 2017
Imprint: 漫遊者文化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ISBN: 9789864890057
Publisher: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August 18, 2017
Imprint: 漫遊者文化
Language: Chinese

20162****月「泛科學」推薦選書

《商業周刊》第14731474期合刊書摘推薦

** **

本書由自然科普得獎作家、暢銷書《多多鳥之歌》作者耗時5年完成,榮獲:

  • 美國科學作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社會科學新聞獎」(Science in Society Journalism Awards)
  • 英國生物學會書籍獎(Society of Biology Book Award)

** **

** **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誠心推薦

 

當我們包圍野生動物,把牠們逼到牆角、消滅牠們、並吃掉牠們時,

我們也染上了牠們的疾病!

人類踏進了病原的地盤,創造了絕佳的條件讓自己成為新的宿主,

也替神祕病原製造了全新的生態機會,為自己招來下一場大禍!

 

 

我們無法避開這些可怕疾病而置身事外,因為我們就活在自然界裡,

人類常常忘了,自己也是動物之一,而且和其他動物密不可分!

2003年肆虐中港台的SARS疫情,會不會再次死灰復燃?

伊波拉病毒什麼時候會在非洲以外地區爆發大流行?

從HIV、亨德拉病毒、伊波拉、禽流感到SARS……,

新興疾病從其他動物跨物種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機會越來越頻繁,

演化會不會終將造就出無法遏止的超級病原?

 

*   *   *

下一場凶殘的人類大規模流行病,殺害數百萬人的重大疫情,肯定是一種新疾病引發的──至少是人類新遇上的種類。致病原禍首肯定是我們陌生的,不熟悉的,卻也不會是從外太空來的。這種殺手病原體──最可能是種病毒──很有可能是從非人類動物外溢傳進人群。

逵曼的《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是一部科學報導鉅著,循線周遊世界,探究這項主題。五年來,逵曼和科學家形影不離,實地深入田野──孟加拉一處樹梢、剛果一片森林、中國一家竹鼠養殖場、紐約州杜且斯郡一處郊區林地──還進入了他們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他訪問了倖存者,採集了身亡者的故事。他從最新研究發現了意外事項,得知了公共衛生官員心中的憂懼,提出了研究人員眼中必須高度關注的狀況。《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講述科學、歷史、祕辛和人類創痛,化為讀之不忍釋手的劇情。

「下一場大禍」會在哪處偏遠地帶,從哪種無辜的動物現身?那會是中國南方某種齧齒類動物?西部非洲某種猴子?馬來西亞恰好停棲在某家養豬場上方的某種蝙蝠?在這個快速旅行且稠密人類族群之間頻繁交流的時代,新興疾病有可能不到幾個小時就傳遍全球。不過它會從哪裡開始,如何起步?最近起次爆發可以提供一些指引,於是逵曼投入尋根探源,追查伊波拉、馬堡病毒症、SARS、禽流感、萊姆病以及其他古怪陰森的外溢案例,像是非洲土著煮食一隻死掉的黑猩猩,導致全村遭伊波拉肆虐;一名染上SARS的超級傳播者入住香港一家酒店,導致疫情迅速擴展到加拿大、新加坡跟越南;以及世紀黑死病──愛滋病又如何從喀麥隆的一隻黑猩猩起步等等。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提出一些急迫的問題:這些事件是偶發不幸或連帶有關?它們只是不巧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者是我們因故引發的?可以採行哪些措施?不過《下一場人類大瘟疫》不只是實地報導的嘹喨號角,它還優雅道出一段求知的故事,鋪陳穿梭時光,跨越地貌,也帶我們全新認識大自然令人敬畏的奧妙運作。

 

【各界好評】

「這是部驚心動魄又饒富興味的科學報導鉅著,讀來彷若偵探小說。大衛.逵曼帶領我們踏上求知之旅,深入探究愛滋病、伊波拉以及其他帶有一種恐怖共通特性的其他疾病:它們全都從野生動物跨種跳躍傳給人類。逵曼為文解釋這項漸增的趨勢,他不只發出預警,提醒我們未來有可能面臨什麼樣的疾病,還促使我們反省,我們人類在地球生態系統中,占了什麼樣的地位。」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sacson),《賈伯斯傳》(Steve Jobs)作者

 

「稱大衛.逵曼是我們的最偉大科學作家之一,實在太小看他了。他是我們的最偉大作家之一,句點。逵曼不怕肩起浩大的重要課題,這本《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讓他肩起了他迄今最浩大,也最重要的課題。這是一本以最優雅文筆,最高妙思維包裹的醫學驚悚讀物。」

──漢普頓.賽茲(Hampton Sides),敘事歷史學暢銷書作家,《戶外探索》(Outside)特約編輯

 

「大衛.逵曼再次成就壯舉。耐人尋味又駭人聽聞,《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是一本談現實真相的驚悚著作,論述結果會影響到我們所有人。」

──伊莉莎白.科爾伯特(Elizabeth Kolbert),《一場災難紀實》(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作者

 

「大衛.逵曼的書為什麼這麼好,理由在於他隨時都樂意動身前往危險的偏遠地帶,追根究柢一探自然之祕。他在撰寫《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時,表現出最無畏的舉止,不論他是健行穿越非洲叢林,或徒手處理有可能染上致命病毒的馬來西亞蝙蝠。他完成旅程,帶著一本極端重要的書本返還,並引據論證我們對自然界的不斷侵擾,如何讓我們的全球健康陷入險境。」

──卡爾.齊默(Carl Zimmer),《病毒星球》(A Planet of Viruses)和《演化:跨越40億年的生命記錄》(Evolution: The Triumph of an Idea)作者

 

相關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gImeSAQacHQ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

大衛.逵曼 David Quammen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著有四本小說類書以及七本備受讚譽的非小說類書籍,包括《完美先生達爾文:[物種源始〕的漫長等待》(The Reluctant Mr. Darwin)以及獲頒約翰布羅獎章(John Burroughs Medal)自然史著作獎項的《多多鳥之歌》(The Song of the Dodo)。他曾獲美國藝術暨文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頒授學院文學獎(Academy Award in Literature),還 三度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逵曼擁有蒙大拿州立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和科羅拉多學院(Colorado College)的榮譽博士頭銜,他還在二○○七至二○○九年間,擔任蒙大拿州立大學的華勒斯.史達格納美國西部研究講座教席(Wallace Stegner Chair of Western American Studies)。逵曼是《國家地理雜誌》的特約撰稿人,現與妻子貝琪.蓋恩斯(Betsy Gaines)住在蒙大拿州博茲曼市(Bozeman, Montana)。

 

【譯者】

蔡承志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全職科普類書譯者。一九九四年起業餘投入翻譯,一九九九年轉任全職迄今,累計作品出版者近七十本。譯著《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漫遊者出版)榮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書翻譯金籤獎。

相關翻譯作品包括《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好奇號帶你上火星》、《無中生有的宇宙》、《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一本就通:宇宙史》、《無限大的祕密》、《如何幫地球量體重》、《約翰.惠勒自傳》和《穿梭超時空》等。

 

目次

 

緒論

第一章 亨德拉和死神的灰馬

第二章 伊波拉和十三隻大猩猩

第三章 瘧疾是怎麼來的?凡事總有個源頭

第四章 SARS疑雲和竹鼠養殖場的盛宴

第五章 Q熱、鸚鵡熱和萊姆病

第六章 病毒上場

第七章 飛天宿主

第八章 黑猩猩和河川

第九章 這就要看情況囉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20162****月「泛科學」推薦選書

《商業周刊》第14731474期合刊書摘推薦

** **

本書由自然科普得獎作家、暢銷書《多多鳥之歌》作者耗時5年完成,榮獲:

** **

** **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誠心推薦

 

當我們包圍野生動物,把牠們逼到牆角、消滅牠們、並吃掉牠們時,

我們也染上了牠們的疾病!

人類踏進了病原的地盤,創造了絕佳的條件讓自己成為新的宿主,

也替神祕病原製造了全新的生態機會,為自己招來下一場大禍!

 

 

我們無法避開這些可怕疾病而置身事外,因為我們就活在自然界裡,

人類常常忘了,自己也是動物之一,而且和其他動物密不可分!

2003年肆虐中港台的SARS疫情,會不會再次死灰復燃?

伊波拉病毒什麼時候會在非洲以外地區爆發大流行?

從HIV、亨德拉病毒、伊波拉、禽流感到SARS……,

新興疾病從其他動物跨物種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機會越來越頻繁,

演化會不會終將造就出無法遏止的超級病原?

 

*   *   *

下一場凶殘的人類大規模流行病,殺害數百萬人的重大疫情,肯定是一種新疾病引發的──至少是人類新遇上的種類。致病原禍首肯定是我們陌生的,不熟悉的,卻也不會是從外太空來的。這種殺手病原體──最可能是種病毒──很有可能是從非人類動物外溢傳進人群。

逵曼的《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是一部科學報導鉅著,循線周遊世界,探究這項主題。五年來,逵曼和科學家形影不離,實地深入田野──孟加拉一處樹梢、剛果一片森林、中國一家竹鼠養殖場、紐約州杜且斯郡一處郊區林地──還進入了他們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他訪問了倖存者,採集了身亡者的故事。他從最新研究發現了意外事項,得知了公共衛生官員心中的憂懼,提出了研究人員眼中必須高度關注的狀況。《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講述科學、歷史、祕辛和人類創痛,化為讀之不忍釋手的劇情。

「下一場大禍」會在哪處偏遠地帶,從哪種無辜的動物現身?那會是中國南方某種齧齒類動物?西部非洲某種猴子?馬來西亞恰好停棲在某家養豬場上方的某種蝙蝠?在這個快速旅行且稠密人類族群之間頻繁交流的時代,新興疾病有可能不到幾個小時就傳遍全球。不過它會從哪裡開始,如何起步?最近起次爆發可以提供一些指引,於是逵曼投入尋根探源,追查伊波拉、馬堡病毒症、SARS、禽流感、萊姆病以及其他古怪陰森的外溢案例,像是非洲土著煮食一隻死掉的黑猩猩,導致全村遭伊波拉肆虐;一名染上SARS的超級傳播者入住香港一家酒店,導致疫情迅速擴展到加拿大、新加坡跟越南;以及世紀黑死病──愛滋病又如何從喀麥隆的一隻黑猩猩起步等等。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提出一些急迫的問題:這些事件是偶發不幸或連帶有關?它們只是不巧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者是我們因故引發的?可以採行哪些措施?不過《下一場人類大瘟疫》不只是實地報導的嘹喨號角,它還優雅道出一段求知的故事,鋪陳穿梭時光,跨越地貌,也帶我們全新認識大自然令人敬畏的奧妙運作。

 

【各界好評】

「這是部驚心動魄又饒富興味的科學報導鉅著,讀來彷若偵探小說。大衛.逵曼帶領我們踏上求知之旅,深入探究愛滋病、伊波拉以及其他帶有一種恐怖共通特性的其他疾病:它們全都從野生動物跨種跳躍傳給人類。逵曼為文解釋這項漸增的趨勢,他不只發出預警,提醒我們未來有可能面臨什麼樣的疾病,還促使我們反省,我們人類在地球生態系統中,占了什麼樣的地位。」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sacson),《賈伯斯傳》(Steve Jobs)作者

 

「稱大衛.逵曼是我們的最偉大科學作家之一,實在太小看他了。他是我們的最偉大作家之一,句點。逵曼不怕肩起浩大的重要課題,這本《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讓他肩起了他迄今最浩大,也最重要的課題。這是一本以最優雅文筆,最高妙思維包裹的醫學驚悚讀物。」

──漢普頓.賽茲(Hampton Sides),敘事歷史學暢銷書作家,《戶外探索》(Outside)特約編輯

 

「大衛.逵曼再次成就壯舉。耐人尋味又駭人聽聞,《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是一本談現實真相的驚悚著作,論述結果會影響到我們所有人。」

──伊莉莎白.科爾伯特(Elizabeth Kolbert),《一場災難紀實》(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作者

 

「大衛.逵曼的書為什麼這麼好,理由在於他隨時都樂意動身前往危險的偏遠地帶,追根究柢一探自然之祕。他在撰寫《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時,表現出最無畏的舉止,不論他是健行穿越非洲叢林,或徒手處理有可能染上致命病毒的馬來西亞蝙蝠。他完成旅程,帶著一本極端重要的書本返還,並引據論證我們對自然界的不斷侵擾,如何讓我們的全球健康陷入險境。」

──卡爾.齊默(Carl Zimmer),《病毒星球》(A Planet of Viruses)和《演化:跨越40億年的生命記錄》(Evolution: The Triumph of an Idea)作者

 

相關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gImeSAQacHQ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

大衛.逵曼 David Quammen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著有四本小說類書以及七本備受讚譽的非小說類書籍,包括《完美先生達爾文:[物種源始〕的漫長等待》(The Reluctant Mr. Darwin)以及獲頒約翰布羅獎章(John Burroughs Medal)自然史著作獎項的《多多鳥之歌》(The Song of the Dodo)。他曾獲美國藝術暨文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頒授學院文學獎(Academy Award in Literature),還 三度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逵曼擁有蒙大拿州立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和科羅拉多學院(Colorado College)的榮譽博士頭銜,他還在二○○七至二○○九年間,擔任蒙大拿州立大學的華勒斯.史達格納美國西部研究講座教席(Wallace Stegner Chair of Western American Studies)。逵曼是《國家地理雜誌》的特約撰稿人,現與妻子貝琪.蓋恩斯(Betsy Gaines)住在蒙大拿州博茲曼市(Bozeman, Montana)。

 

【譯者】

蔡承志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全職科普類書譯者。一九九四年起業餘投入翻譯,一九九九年轉任全職迄今,累計作品出版者近七十本。譯著《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漫遊者出版)榮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書翻譯金籤獎。

相關翻譯作品包括《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好奇號帶你上火星》、《無中生有的宇宙》、《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一本就通:宇宙史》、《無限大的祕密》、《如何幫地球量體重》、《約翰.惠勒自傳》和《穿梭超時空》等。

 

目次

 

緒論

第一章 亨德拉和死神的灰馬

第二章 伊波拉和十三隻大猩猩

第三章 瘧疾是怎麼來的?凡事總有個源頭

第四章 SARS疑雲和竹鼠養殖場的盛宴

第五章 Q熱、鸚鵡熱和萊姆病

第六章 病毒上場

第七章 飛天宿主

第八章 黑猩猩和河川

第九章 這就要看情況囉

More books from Nature

Cover of the book Raising Chickens: The Essential Guide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Application of Control Volume 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CVFEM) for Nano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Deer Stalkers and Deer Stalking in Scotland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Econometric Analyses of International Housing Markets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Novel Macromolecular Architectures via a Combination of Cyclodextrin Host/Guest Complexation and RAFT Polymerization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Economic Parables and Policies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Imaginäre Geographie der Grenzziehung und Begegnung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The White River Badlands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Secon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Physik für das Ingenieurstudium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Handbook on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Rare Earths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Coastal Problems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Intelligent Buildings and Building Automation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Cover of the book Advances in Radiation Biology by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