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咪咪.貝爾德(Mimi Baird), 意芙.克萊斯頓(Eve Claxton) | ISBN: | 3219861372389 |
Publisher: |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 | Publication: | July 1, 2017 |
Imprint: | 究竟出版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咪咪.貝爾德(Mimi Baird), 意芙.克萊斯頓(Eve Claxton) |
ISBN: | 3219861372389 |
Publisher: |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 |
Publication: | July 1, 2017 |
Imprint: | 究竟出版 |
Language: | Chinese |
「有史以來最動人、最權威、也最重要的精神疾病文字記錄。」—大衛‧義賽,StoryCorps創辦人
「集傳記、科學、史學、文學於一體,充滿教育與啟發意義,讀之令人忘我,不忍釋卷……」--《紐約時報》
奧斯卡贏家「B計畫」製片公司簽下,布萊德.彼特 親自主演
普立茲戲劇獎得主 東尼.庫許納 編劇
關於精神疾病的驚人之作,筆觸誠實到令人沉痛。
難能可貴的家族書寫回憶錄,重新完整了破碎的家庭與人生。
裴瑞.貝爾德是前景看好的天才醫師。二次大戰前,他以優異成績從哈佛醫學院畢業,卻因為罹患躁鬱症,領先業界的創新實驗遭到中斷、醫療生涯被迫停擺、婚姻關係更從此破碎。
由於世人對躁鬱症的誤解與刻板印象,瘋狂的天才醫師因此被幽禁在精神病院裡,經歷了各種令人不忍卒睹的精神病強制治療。他勇敢地寫下這段歷程,完整記錄病發及清醒的時期,更將自己在精神病院受到的殘酷對待、禁閉,以及脫逃的過程一一詳述,希望幫助外人洞悉他經歷的苦難。
這份珍貴的手稿,五十年後才在一連串巧合下被他的女兒咪咪.貝爾德發現。五十年前,她的父親始終「生病」或「不在」;如今她捧讀這份手稿,開始拼湊回憶以及父親的過往,直到手稿上的鉛墨染黑指尖。她沉痛地理解了父親遭受的一切剝奪和艱辛奮戰,也重新發現自己與父親的深深連結。
◆各界推薦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陳又津(作家) ----------聯合推薦
張郅忻(作家)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廖梅璇(作家)
「令人嘆為觀止的精采回憶錄……集自傳、傳記、科學、史學、文學於一體,如教科書般充滿教育的啟發意義,讀之令人忘我,不忍釋卷……貝爾德醫師的手稿令人難以忘懷,縈繞心頭久久,那是連懸疑作家都難以望其項背的筆觸。貝爾德雖然是最不可靠的敘述者,但是他很客觀、迷人、幽默,有時突然有點脫序,有時陷入全然的瘋狂,變成毫無理性的陌生人。讀者透過貝爾德醫師的自述,幾乎可以透視其腦內電流的暴起暴落,以及手稿字跡從工整清晰變得狂亂潦草,又恢復工整清晰的經過。」—《紐約時報》
「精采絕倫……生動描述了精神疾病的發病狀況,令人想起凱.傑米森的《躁鬱之心》,以及蘇珊娜.凱森的《女生向前走》。貝爾德醫師時而思慮周詳,時而擔憂自己的病情,也擔心自己逃避不了症狀的糾纏或粗暴的療法……他的敘事讓一切宛如電影畫面般躍然紙上,例如書中有類似《飛越杜鵑窩》裡的護理人員,也有彷彿《絕命追殺令》的脫逃情節……貝爾德醫師始終對女兒不太熟悉,也不知道她把這個故事描述得那麼精采。」—《華盛頓郵報》
「貝爾德孤獨、憤怒、傷心欲絕地描述自己的病情,時而誇大虛幻。那驚心動魄的敘述,以及他為這個疾病所付出的驚人代價,是這本書令人難以釋卷的原因。他的細膩回憶時而清醒,時而瘋狂,即使是思緒不清晰的時候,文筆依然明晰。他的手稿彷彿是一種懇求,期盼大家能了解他的經歷,進而了解其他的同病患者。」—《波士頓環球報》
「這是近年來我讀過最令人惴惴不安、感人肺腑的好書,也是當代最動人的父女回憶錄。它將會與凱.傑米森的《躁鬱之心》以及威廉.史泰隆的《看得見的黑暗》,並列為精神崩潰文獻中的經典之作。貝爾德醫師的精采回憶錄帶我們洞悉躁鬱症最狂躁的階段是什麼樣子—那是一場夢魘,但這本書的如實記錄令人驚嘆。咪咪.貝爾德藉由這本回憶錄,終於讓她的父親獲得應有的肯定。」—派特.康羅伊,《潮浪王子》《桑蒂尼之死》作者
「震撼人心、引人入勝、絕無僅有。這本令人心碎的回憶錄是以獨特的第一人稱視角,洞悉以藥物治療精神疾病前的世界。閱讀這本書有點像發現《死海古卷》──這是有史以來最動人、最權威、也最重要的精神疾病文字記錄。」—大衛‧義賽,StoryCorps創辦人
「多虧他女兒的勇敢堅持,持續尋找生命中長期缺席的父親,我們才得以一窺這個為疾病所苦的天才所做的卓越貢獻,使他的心血不至於永遠消失。這是一本極其重要的好書,它以誠實到令人沉痛的筆觸,描述精神疾病的狀態,讓我們得以一窺美國精神病護理界長期以來的怪誕現象。」—蘇珊娜.卡哈蘭,《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作者
「裴瑞‧貝爾德醫生生動地描述其發瘋的經歷以及治療的始末,引人注目,也令人不安。咪咪‧貝爾德藉由公開家人的故事,不僅為父親留下了難能可貴的回憶錄,也為精神醫學的文獻做了重要的貢獻。這是一本令人動容的好書,也是相當重要的作品。」—雅麗山德拉‧史岱隆,《閱讀我的父親》作者
「這本書對精神醫學領域的貢獻,一如《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對癌症科學的貢獻,一舉揭開了疾病帶來的苦難,並透過知識加以療癒。咪咪.貝爾德藉由揭開父親的過往種種,讓過去數十年因精神疾病而被迫沉默的美國人得以發聲。這本令人驚奇的回憶錄講述的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故事。」—雅米蒂.薛蕾斯,《柯立芝》《被遺忘的人》作者
「當你出現以下的反應時,你知道自己剛剛讀了一本好書:你馬上跟周遭認識的人宣傳這本書。我看完這本書時就是如此。」—羅伯特‧惠特克,《精神病大流行》和《瘋狂美國》作者
「這本書詳細記錄數十年前,大家還不知道如何處理躁鬱症的危險及自我毀滅行為時,常對病人進行的可怕治療。這是一本引人入勝、豐富詳實的好書,我非常推薦。」—艾略特.華倫斯丁醫師,《怪罪大腦》作者,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及神經科學榮譽教授
「咪咪‧貝爾德這本書,記錄父親長期對抗精神疾病的歷程,這個故事中還包含了另一個故事。她渴望瞭解為什麼父親某天突然從她的人生中消失,結果發現父親鉅細靡遺地記錄了自己逐漸陷入瘋狂的過程。咪咪默默地完成了一個奇蹟,讓一個大家都想遺忘的人又重拾過往的人生。」—托馬斯‧鮑爾斯,普利茲獎得主及《戮殺瘋馬》作者
「敘述令人震撼……這個驚人又沉痛的家庭故事,使讀者都為深受這種殘酷病症所苦的人為之鼻酸,深感同情。」—《書單》雜誌
「透過這本令人動容的回憶錄,咪咪‧貝爾德使父親原本遭到遺忘的人生重見曙光,也揭開了精神疾病治療那段不堪的歷史。」—Bookpage書評網站
「裴瑞.貝爾德是試圖了解躁鬱症詳情的先驅……咪咪.貝爾德藉由揭開父親的悲慘經歷,肯定了父親的研究成果,也揭露了精神病患者過往及現今依然忍受的可怕苦難,並挑戰大眾對這種疾病的偏見和誤解。」 —《出版人週刊》
「令人動容……這本書描述一位在大學及醫學院中表現傑出的精英,他甚至曾和著名的生理學家沃特‧坎農合寫過論文,但後來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這本書充分顯露出我們對精神疾病所知甚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尤其是這種疾病不該採用的治療方式。」—《科克斯書評》
作者簡介
咪咪.貝爾德(Mimi Baird)
波士頓人,畢業於科比索亞學院,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的院長室工作後,遷居佛蒙特州的胡士托,在達特茅斯-希契科克醫療中心擔任經理。她在那裡遇到一位認識其父親的外科醫生,那次見面促使她開始深入瞭解父親的人生和遺澤。她在柯立芝總統紀念基金會擔任理事時,促成在佛蒙特州興建卡爾文•柯立芝總統博物館和教育中心。咪咪‧貝爾德育有兩個孩子和四個孫子,這是她的第一本著作。
意芙.克萊斯頓(Eve Claxton)
生於倫敦,於一九九五年移居紐約,是六部非小說的共同作者或代筆作者,也是回憶錄文集《生命之書》的編輯。她曾為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節目StoryCorps的「全國口述歷史企劃」發掘及錄製故事,也曾參與相關書籍的撰寫,目前與先生和三個孩子住在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曾任職於Siemens Telecom及Citibank,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譯作包括《恆毅力》《慢療》《怪咖心理學》等近八十部。
「有史以來最動人、最權威、也最重要的精神疾病文字記錄。」—大衛‧義賽,StoryCorps創辦人
「集傳記、科學、史學、文學於一體,充滿教育與啟發意義,讀之令人忘我,不忍釋卷……」--《紐約時報》
奧斯卡贏家「B計畫」製片公司簽下,布萊德.彼特 親自主演
普立茲戲劇獎得主 東尼.庫許納 編劇
關於精神疾病的驚人之作,筆觸誠實到令人沉痛。
難能可貴的家族書寫回憶錄,重新完整了破碎的家庭與人生。
裴瑞.貝爾德是前景看好的天才醫師。二次大戰前,他以優異成績從哈佛醫學院畢業,卻因為罹患躁鬱症,領先業界的創新實驗遭到中斷、醫療生涯被迫停擺、婚姻關係更從此破碎。
由於世人對躁鬱症的誤解與刻板印象,瘋狂的天才醫師因此被幽禁在精神病院裡,經歷了各種令人不忍卒睹的精神病強制治療。他勇敢地寫下這段歷程,完整記錄病發及清醒的時期,更將自己在精神病院受到的殘酷對待、禁閉,以及脫逃的過程一一詳述,希望幫助外人洞悉他經歷的苦難。
這份珍貴的手稿,五十年後才在一連串巧合下被他的女兒咪咪.貝爾德發現。五十年前,她的父親始終「生病」或「不在」;如今她捧讀這份手稿,開始拼湊回憶以及父親的過往,直到手稿上的鉛墨染黑指尖。她沉痛地理解了父親遭受的一切剝奪和艱辛奮戰,也重新發現自己與父親的深深連結。
◆各界推薦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陳又津(作家) ----------聯合推薦
張郅忻(作家)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廖梅璇(作家)
「令人嘆為觀止的精采回憶錄……集自傳、傳記、科學、史學、文學於一體,如教科書般充滿教育的啟發意義,讀之令人忘我,不忍釋卷……貝爾德醫師的手稿令人難以忘懷,縈繞心頭久久,那是連懸疑作家都難以望其項背的筆觸。貝爾德雖然是最不可靠的敘述者,但是他很客觀、迷人、幽默,有時突然有點脫序,有時陷入全然的瘋狂,變成毫無理性的陌生人。讀者透過貝爾德醫師的自述,幾乎可以透視其腦內電流的暴起暴落,以及手稿字跡從工整清晰變得狂亂潦草,又恢復工整清晰的經過。」—《紐約時報》
「精采絕倫……生動描述了精神疾病的發病狀況,令人想起凱.傑米森的《躁鬱之心》,以及蘇珊娜.凱森的《女生向前走》。貝爾德醫師時而思慮周詳,時而擔憂自己的病情,也擔心自己逃避不了症狀的糾纏或粗暴的療法……他的敘事讓一切宛如電影畫面般躍然紙上,例如書中有類似《飛越杜鵑窩》裡的護理人員,也有彷彿《絕命追殺令》的脫逃情節……貝爾德醫師始終對女兒不太熟悉,也不知道她把這個故事描述得那麼精采。」—《華盛頓郵報》
「貝爾德孤獨、憤怒、傷心欲絕地描述自己的病情,時而誇大虛幻。那驚心動魄的敘述,以及他為這個疾病所付出的驚人代價,是這本書令人難以釋卷的原因。他的細膩回憶時而清醒,時而瘋狂,即使是思緒不清晰的時候,文筆依然明晰。他的手稿彷彿是一種懇求,期盼大家能了解他的經歷,進而了解其他的同病患者。」—《波士頓環球報》
「這是近年來我讀過最令人惴惴不安、感人肺腑的好書,也是當代最動人的父女回憶錄。它將會與凱.傑米森的《躁鬱之心》以及威廉.史泰隆的《看得見的黑暗》,並列為精神崩潰文獻中的經典之作。貝爾德醫師的精采回憶錄帶我們洞悉躁鬱症最狂躁的階段是什麼樣子—那是一場夢魘,但這本書的如實記錄令人驚嘆。咪咪.貝爾德藉由這本回憶錄,終於讓她的父親獲得應有的肯定。」—派特.康羅伊,《潮浪王子》《桑蒂尼之死》作者
「震撼人心、引人入勝、絕無僅有。這本令人心碎的回憶錄是以獨特的第一人稱視角,洞悉以藥物治療精神疾病前的世界。閱讀這本書有點像發現《死海古卷》──這是有史以來最動人、最權威、也最重要的精神疾病文字記錄。」—大衛‧義賽,StoryCorps創辦人
「多虧他女兒的勇敢堅持,持續尋找生命中長期缺席的父親,我們才得以一窺這個為疾病所苦的天才所做的卓越貢獻,使他的心血不至於永遠消失。這是一本極其重要的好書,它以誠實到令人沉痛的筆觸,描述精神疾病的狀態,讓我們得以一窺美國精神病護理界長期以來的怪誕現象。」—蘇珊娜.卡哈蘭,《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作者
「裴瑞‧貝爾德醫生生動地描述其發瘋的經歷以及治療的始末,引人注目,也令人不安。咪咪‧貝爾德藉由公開家人的故事,不僅為父親留下了難能可貴的回憶錄,也為精神醫學的文獻做了重要的貢獻。這是一本令人動容的好書,也是相當重要的作品。」—雅麗山德拉‧史岱隆,《閱讀我的父親》作者
「這本書對精神醫學領域的貢獻,一如《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對癌症科學的貢獻,一舉揭開了疾病帶來的苦難,並透過知識加以療癒。咪咪.貝爾德藉由揭開父親的過往種種,讓過去數十年因精神疾病而被迫沉默的美國人得以發聲。這本令人驚奇的回憶錄講述的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故事。」—雅米蒂.薛蕾斯,《柯立芝》《被遺忘的人》作者
「當你出現以下的反應時,你知道自己剛剛讀了一本好書:你馬上跟周遭認識的人宣傳這本書。我看完這本書時就是如此。」—羅伯特‧惠特克,《精神病大流行》和《瘋狂美國》作者
「這本書詳細記錄數十年前,大家還不知道如何處理躁鬱症的危險及自我毀滅行為時,常對病人進行的可怕治療。這是一本引人入勝、豐富詳實的好書,我非常推薦。」—艾略特.華倫斯丁醫師,《怪罪大腦》作者,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及神經科學榮譽教授
「咪咪‧貝爾德這本書,記錄父親長期對抗精神疾病的歷程,這個故事中還包含了另一個故事。她渴望瞭解為什麼父親某天突然從她的人生中消失,結果發現父親鉅細靡遺地記錄了自己逐漸陷入瘋狂的過程。咪咪默默地完成了一個奇蹟,讓一個大家都想遺忘的人又重拾過往的人生。」—托馬斯‧鮑爾斯,普利茲獎得主及《戮殺瘋馬》作者
「敘述令人震撼……這個驚人又沉痛的家庭故事,使讀者都為深受這種殘酷病症所苦的人為之鼻酸,深感同情。」—《書單》雜誌
「透過這本令人動容的回憶錄,咪咪‧貝爾德使父親原本遭到遺忘的人生重見曙光,也揭開了精神疾病治療那段不堪的歷史。」—Bookpage書評網站
「裴瑞.貝爾德是試圖了解躁鬱症詳情的先驅……咪咪.貝爾德藉由揭開父親的悲慘經歷,肯定了父親的研究成果,也揭露了精神病患者過往及現今依然忍受的可怕苦難,並挑戰大眾對這種疾病的偏見和誤解。」 —《出版人週刊》
「令人動容……這本書描述一位在大學及醫學院中表現傑出的精英,他甚至曾和著名的生理學家沃特‧坎農合寫過論文,但後來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這本書充分顯露出我們對精神疾病所知甚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尤其是這種疾病不該採用的治療方式。」—《科克斯書評》
作者簡介
咪咪.貝爾德(Mimi Baird)
波士頓人,畢業於科比索亞學院,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的院長室工作後,遷居佛蒙特州的胡士托,在達特茅斯-希契科克醫療中心擔任經理。她在那裡遇到一位認識其父親的外科醫生,那次見面促使她開始深入瞭解父親的人生和遺澤。她在柯立芝總統紀念基金會擔任理事時,促成在佛蒙特州興建卡爾文•柯立芝總統博物館和教育中心。咪咪‧貝爾德育有兩個孩子和四個孫子,這是她的第一本著作。
意芙.克萊斯頓(Eve Claxton)
生於倫敦,於一九九五年移居紐約,是六部非小說的共同作者或代筆作者,也是回憶錄文集《生命之書》的編輯。她曾為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節目StoryCorps的「全國口述歷史企劃」發掘及錄製故事,也曾參與相關書籍的撰寫,目前與先生和三個孩子住在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曾任職於Siemens Telecom及Citibank,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譯作包括《恆毅力》《慢療》《怪咖心理學》等近八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