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妙法蓮華經文句 新編

Biography & Memoir, Philosophers, Religious
Cover of the book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妙法蓮華經文句 新編 by 王 穆提, 王 穆提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王 穆提 ISBN: 1230003215050
Publisher: 王 穆提 Publication: May 4, 2019
Imprint: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王 穆提
ISBN: 1230003215050
Publisher: 王 穆提
Publication: May 4, 2019
Imprint:
Language: Chinese

《法華經文句》,具名《妙法蓮華經文句》,略稱《法華文句》,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說,灌頂記。是天台宗對於《妙法蓮華經》本文的主要解釋,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天台宗的開祖智顗大師,於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開講《妙法蓮華經》,就經中字句及其意義詳加解說,弟子章安灌頂筆錄成書。

本書以天台宗的見地,將《法華經》二十八品大別為本跡二門:以前十四品為如來跡(垂跡)門的說法,它的要旨是"開權顯實",即開三乘之權而顯一乘之實,闡明過去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現在開方便的權門,示真實的妙理,會三乘歸一佛乘,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以後十四品為如來本(本地)門的說法,它的要旨是"開近顯遠",即開近成的化跡而顯久遠的實本,闡明釋迦牟尼佛不是新近在菩提伽耶方纔成道的新佛,而是從遠在三千塵點劫以前久遠實成的本地本佛垂跡。

本書將《法華經》二十八品,先依佛家通例分作序、正、流通三分:以最初的《序品》為序分,以從第二《方便品》到第十品《分別功德品》第十九行偈共十五品半為正說分,以從那以後到經末共十一品半為流通分。又將全經大別作跡、本二門,從第一《序品》到第十四《安樂行品》,是跡門法華;從第十五《從地踴出品》到經末,是本門法華。這本、跡二門,又各有序、正、流通三分。

第一《序品》是跡門的序分,從第二《方便品》到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是跡門的正說分,第十《法師品》以下五品是跡門的流通分。其中正說分又分作略、廣兩部分:從"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以下是略說開三顯一;從"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勤三請,豈得不說",以下是廣明開三顯一。廣明開三顯一共七品半,總分作三個階段:一為上根人法說,二為中根人譬說,三為下根人宿世因緣說,這稱為法華三週。在第一週,佛為上根人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這時候只舍利弗一人領解其說,即第二《方便品》中所說,這稱為法說周。

在第二周,佛為中根人在法說周中不能領解真實的妙理,更說三車、一車的譬喻,起初羊、鹿、牛三車是施權,後來等賜一大白牛車是顯實,這時有摩訶迦葉、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等四大弟子領解其說;這就是從第三《譬喻品》到第六《授記品》特別是《譬喻品》所說,稱為譬說周。在第三週,佛為下根人在以上二周中不能領解,於是說宿世的因緣併舉化城的譬喻,令其領解"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有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等千二百學、無學聲聞弟子因此領解;這就是第七《化城喻品》以下三品特別是《化城喻品》所說,稱為因緣說周。

從第十五《從地踴出品》開始到"汝等自當因是得聞"是本門的序分。從同品"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彌勒菩薩"以下到第十品《分別功德品》彌勒說十九行偈是本門的正說分,其中第十六《如來壽量品》是正開師門的近跡、顯佛地的遠本。第十七《分別功德品》中:佛說長行是總授法身記,彌勒說偈是總申領解。從《分別功德品》彌勒說偈以下到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是本門的流通分,其中:從彌勒說偈以下及第十八《隨喜功德》、第十九《法師功德》
、第二十《常不輕菩薩》三品是勸持流通;從第二十一《神力品》到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是付囑流通。

本書以天台宗一家的見地把《法華》一經分作以上的科段,而其解說經的文句,也用一家所特創的四種釋,即:一、因緣釋,二、約教釋,三、本跡釋,四、觀心釋。因緣釋是以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等四悉檀為因緣來解釋法義。四悉檀義原出《大智度論》卷一,龍樹論師用它說明釋迦如來一代說法的方式,智顗轉用作釋義的準繩。悉檀原來的意義是成就。智顗追隨慧思,說悉檀是梵漢兼舉,悉是漢語,意思是遍,檀是梵語,
翻譯作施。世界悉檀,是隨順眾生所樂欲令生喜悅。為人悉檀,是隨順眾生的機宜令發起正信,增長善根。對治悉檀,是以種種法藥遍施眾生令除遣貪慾、瞋恚、愚癡等惡病。第一義悉檀,是令悟入諸法實相的妙理。約教釋是依藏、通、別、圓四教來解釋法義,起初用藏教意作淺近的解釋,其次通教、別教,最後依圓教意作深入的解釋。例如初說一心是意識,其次說是阿賴耶識,又次說是如來藏,最後說是一念三千諸法。本跡釋是依本地、垂跡二門來解釋法義。例如經初的"如是",依釋尊最初成道來解釋,是本;依釋尊中間以及現今作佛說經來解釋,都是跡。觀心釋是依觀行來解釋法義(此如解釋"王舍城"時,說王即八識心王,捨是心王的住處即五陰。觀心時,把五陰加以分析而觀為空,這是藏教。體達五陰即空,即空是涅槃,是通教。觀由伏滅五陰中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別教。觀五陰即法性,法性無受、想、行、識,一切眾生即是涅槃,不可覆滅,畢竟空寂。如此的涅槃即是真如法體,是圓教)。

本書於顯自宗義外,隨處舉破其他家之說,尤以梁光宅法雲的《法華經義記》(二十卷,世稱《法華光宅疏》)所說為重點。

本書系灌頂於二十七歲時在金陵聽受筆記,又六十九歲時在丹丘刪補(見"序品"標題下附註)。唐玄宗天寶七年(748),有東陽郡清泰玄朗和尚,感於本書的文勢有時凌亂、失次,因加以排比令相貫串(見卷首神迥的《天台法華疏序》)。現行本當即此本。又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詔令福州東禪寺刊天台教藏同大藏流通(見《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本書亦當在其中。

本書主要的註釋,是唐湛然的《法華文句記》三十卷。此外有關的撰述,有唐道暹的《法華經文句輔正記》十卷,智雲的《妙經文句私志諸品要義》二卷,《妙經文句私志記》十四卷,宋法照《法華經文句讀教記》七卷,從義的《法華經文句補註》四卷,有嚴的《法華經文句簽難》四卷,善月的《法華經文句格言》三卷,清道霈的《法華經文句纂要》七卷,還有湛然《法華經文句科文》六卷。
---【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協會編)】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法華經文句》,具名《妙法蓮華經文句》,略稱《法華文句》,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說,灌頂記。是天台宗對於《妙法蓮華經》本文的主要解釋,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天台宗的開祖智顗大師,於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開講《妙法蓮華經》,就經中字句及其意義詳加解說,弟子章安灌頂筆錄成書。

本書以天台宗的見地,將《法華經》二十八品大別為本跡二門:以前十四品為如來跡(垂跡)門的說法,它的要旨是"開權顯實",即開三乘之權而顯一乘之實,闡明過去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現在開方便的權門,示真實的妙理,會三乘歸一佛乘,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以後十四品為如來本(本地)門的說法,它的要旨是"開近顯遠",即開近成的化跡而顯久遠的實本,闡明釋迦牟尼佛不是新近在菩提伽耶方纔成道的新佛,而是從遠在三千塵點劫以前久遠實成的本地本佛垂跡。

本書將《法華經》二十八品,先依佛家通例分作序、正、流通三分:以最初的《序品》為序分,以從第二《方便品》到第十品《分別功德品》第十九行偈共十五品半為正說分,以從那以後到經末共十一品半為流通分。又將全經大別作跡、本二門,從第一《序品》到第十四《安樂行品》,是跡門法華;從第十五《從地踴出品》到經末,是本門法華。這本、跡二門,又各有序、正、流通三分。

第一《序品》是跡門的序分,從第二《方便品》到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是跡門的正說分,第十《法師品》以下五品是跡門的流通分。其中正說分又分作略、廣兩部分:從"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以下是略說開三顯一;從"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勤三請,豈得不說",以下是廣明開三顯一。廣明開三顯一共七品半,總分作三個階段:一為上根人法說,二為中根人譬說,三為下根人宿世因緣說,這稱為法華三週。在第一週,佛為上根人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這時候只舍利弗一人領解其說,即第二《方便品》中所說,這稱為法說周。

在第二周,佛為中根人在法說周中不能領解真實的妙理,更說三車、一車的譬喻,起初羊、鹿、牛三車是施權,後來等賜一大白牛車是顯實,這時有摩訶迦葉、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等四大弟子領解其說;這就是從第三《譬喻品》到第六《授記品》特別是《譬喻品》所說,稱為譬說周。在第三週,佛為下根人在以上二周中不能領解,於是說宿世的因緣併舉化城的譬喻,令其領解"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有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等千二百學、無學聲聞弟子因此領解;這就是第七《化城喻品》以下三品特別是《化城喻品》所說,稱為因緣說周。

從第十五《從地踴出品》開始到"汝等自當因是得聞"是本門的序分。從同品"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彌勒菩薩"以下到第十品《分別功德品》彌勒說十九行偈是本門的正說分,其中第十六《如來壽量品》是正開師門的近跡、顯佛地的遠本。第十七《分別功德品》中:佛說長行是總授法身記,彌勒說偈是總申領解。從《分別功德品》彌勒說偈以下到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是本門的流通分,其中:從彌勒說偈以下及第十八《隨喜功德》、第十九《法師功德》
、第二十《常不輕菩薩》三品是勸持流通;從第二十一《神力品》到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是付囑流通。

本書以天台宗一家的見地把《法華》一經分作以上的科段,而其解說經的文句,也用一家所特創的四種釋,即:一、因緣釋,二、約教釋,三、本跡釋,四、觀心釋。因緣釋是以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等四悉檀為因緣來解釋法義。四悉檀義原出《大智度論》卷一,龍樹論師用它說明釋迦如來一代說法的方式,智顗轉用作釋義的準繩。悉檀原來的意義是成就。智顗追隨慧思,說悉檀是梵漢兼舉,悉是漢語,意思是遍,檀是梵語,
翻譯作施。世界悉檀,是隨順眾生所樂欲令生喜悅。為人悉檀,是隨順眾生的機宜令發起正信,增長善根。對治悉檀,是以種種法藥遍施眾生令除遣貪慾、瞋恚、愚癡等惡病。第一義悉檀,是令悟入諸法實相的妙理。約教釋是依藏、通、別、圓四教來解釋法義,起初用藏教意作淺近的解釋,其次通教、別教,最後依圓教意作深入的解釋。例如初說一心是意識,其次說是阿賴耶識,又次說是如來藏,最後說是一念三千諸法。本跡釋是依本地、垂跡二門來解釋法義。例如經初的"如是",依釋尊最初成道來解釋,是本;依釋尊中間以及現今作佛說經來解釋,都是跡。觀心釋是依觀行來解釋法義(此如解釋"王舍城"時,說王即八識心王,捨是心王的住處即五陰。觀心時,把五陰加以分析而觀為空,這是藏教。體達五陰即空,即空是涅槃,是通教。觀由伏滅五陰中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別教。觀五陰即法性,法性無受、想、行、識,一切眾生即是涅槃,不可覆滅,畢竟空寂。如此的涅槃即是真如法體,是圓教)。

本書於顯自宗義外,隨處舉破其他家之說,尤以梁光宅法雲的《法華經義記》(二十卷,世稱《法華光宅疏》)所說為重點。

本書系灌頂於二十七歲時在金陵聽受筆記,又六十九歲時在丹丘刪補(見"序品"標題下附註)。唐玄宗天寶七年(748),有東陽郡清泰玄朗和尚,感於本書的文勢有時凌亂、失次,因加以排比令相貫串(見卷首神迥的《天台法華疏序》)。現行本當即此本。又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詔令福州東禪寺刊天台教藏同大藏流通(見《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本書亦當在其中。

本書主要的註釋,是唐湛然的《法華文句記》三十卷。此外有關的撰述,有唐道暹的《法華經文句輔正記》十卷,智雲的《妙經文句私志諸品要義》二卷,《妙經文句私志記》十四卷,宋法照《法華經文句讀教記》七卷,從義的《法華經文句補註》四卷,有嚴的《法華經文句簽難》四卷,善月的《法華經文句格言》三卷,清道霈的《法華經文句纂要》七卷,還有湛然《法華經文句科文》六卷。
---【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協會編)】

More books from Religious

Cover of the book Journey For Inner Strength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Pontius Pilate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Wounded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ransmissions from the HeartStar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Love's Rescue (Keys of Promise Book #1)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he Fugitive and Other Poems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Love, Volume 1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Canyon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hanksgiving Protector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Sparrows in Spring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HE MADONNA OF PISANO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he Wind of Change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he Wedding Arbor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Teresa of Avila by 王 穆提
Cover of the book San Benito, Padre de Europa by 王 穆提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