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於至善

Nonfic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Philosophy
Cover of the book 止於至善 by 傅佩榮, 天下文化出版社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傅佩榮 ISBN: 6709863203322
Publisher: 天下文化出版社 Publication: December 24, 2013
Imprint: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傅佩榮
ISBN: 6709863203322
Publisher: 天下文化出版社
Publication: December 24, 2013
Imprint:
Language: Chinese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研讀《大學》,探索《中庸》
讓經典跨越世代,在內心打造快樂之泉。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我及天人合一,相信理想境界亦不遠矣。

讓天下趨近於理想境界的學問──
研讀《大學》,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探索《中庸》,思考人類與天地萬物之間融合的可能性。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我及天人合一,相信理想境界亦不遠矣。

讓天下趨近於理想境界的學問──
研讀《大學》,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探索《中庸》,思考人類與天地萬物之間融合的可能性。

「止於至善」一詞出於《大學》開宗明義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依據儒家的說法,「善」是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因此「善」是我們修養自己、成就人生的必經之路。以個人而言,「至善」是盡到與人相處時的職責。

儒家思想發韌於孔子,完成於孟子,應用於《大學》,結晶於《中庸》。在本書中,《大學》只占三分之一的篇幅,談的較多的是《中庸》。如果《大學》是大學生的教材,《中庸》就是研究生的讀本了。《中庸》的一開始就提及:「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三句話聚焦於人的生命原貌與人生正途。人之「道」是擇善固執,人之「性」是向善,將兩者連結在一起的是「明善」及「誠身」。《中庸》以此為出發點,進而把人類與天地萬物融合成一個整體來思考,提出一系列讓人「心嚮往之」的論述,而人類在世間所能期望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很明顯的,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止於至善」。

儒家有這麼美妙的觀點,無論其是否能夠實現,我們皆應盡力學習認識其價值。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研讀《大學》,探索《中庸》
讓經典跨越世代,在內心打造快樂之泉。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我及天人合一,相信理想境界亦不遠矣。

讓天下趨近於理想境界的學問──
研讀《大學》,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探索《中庸》,思考人類與天地萬物之間融合的可能性。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我及天人合一,相信理想境界亦不遠矣。

讓天下趨近於理想境界的學問──
研讀《大學》,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探索《中庸》,思考人類與天地萬物之間融合的可能性。

「止於至善」一詞出於《大學》開宗明義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依據儒家的說法,「善」是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因此「善」是我們修養自己、成就人生的必經之路。以個人而言,「至善」是盡到與人相處時的職責。

儒家思想發韌於孔子,完成於孟子,應用於《大學》,結晶於《中庸》。在本書中,《大學》只占三分之一的篇幅,談的較多的是《中庸》。如果《大學》是大學生的教材,《中庸》就是研究生的讀本了。《中庸》的一開始就提及:「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三句話聚焦於人的生命原貌與人生正途。人之「道」是擇善固執,人之「性」是向善,將兩者連結在一起的是「明善」及「誠身」。《中庸》以此為出發點,進而把人類與天地萬物融合成一個整體來思考,提出一系列讓人「心嚮往之」的論述,而人類在世間所能期望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很明顯的,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止於至善」。

儒家有這麼美妙的觀點,無論其是否能夠實現,我們皆應盡力學習認識其價值。

More books from Philosophy

Cover of the book Confucius: The Complete Works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A Theory of Freedom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A Guide for the Godless: Atheism and a Meaningful Life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Héraclite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Econom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а physicist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Qua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Chiffres et Formules Magiques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Le Travail de la liberté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Carl Friedrich von Weizsäcker: Major Texts in Philosophy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Law and Revolution in South Africa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Strangers, Gods and Monsters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Conscience and Other Virtues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Der Antichrist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All'ombra del Principe by 傅佩榮
Cover of the book The Distraction Addiction by 傅佩榮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