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邢文軍, 陳樹君 | ISBN: | 3079863841773 |
Publisher: |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 Publication: | January 9, 2017 |
Imprint: | 野人文化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邢文軍, 陳樹君 |
ISBN: | 3079863841773 |
Publisher: |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
Publication: | January 9, 2017 |
Imprint: | 野人文化 |
Language: | Chinese |
足以代表中國一個時代和文化的西方攝影師──西德尼‧甘博
200餘幅高清圖片,記錄清末民初中國動盪的革命歲月
用影像寫下最真實的社會狀態
英國歷史學家史景遷:「甘博是屈指可數的優秀攝影師,真正能夠做到用相機捕捉瞬間即逝的人物表情、姿勢和種種構圖要素,它不僅使作品本身發揚光大,更代表了整個時代和文化。」
‧「人」才是永恆的攝影主題──從起居習慣到婚喪喜慶
西德尼‧大衛‧甘博,是一位研究中國的學者和社會學家,也是一位業餘攝影師。1917年至1932年期間,甘博曾多次來到中國,拍攝了大量照片,他的鏡頭始終對準著普通老百姓,記錄了中國各地的社會風俗,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各種面向,諸如通縣鞋匠、滿族貴夫人、騾轎、人力車車棚、舊式和新式監獄、勞苦大眾的住房和富裕人家的庭院…等,寫下了中國人民的人生與文化。
‧重大事件照片首次公開──教科書上看不到、被遺忘的歷史畫面
甘博記錄的時期,正是中國充滿衝突和動亂不斷的年代,其中包含了1918年華北和天津大洪水、紫禁城的停戰和平慶典、孫中山葬禮、「五四學生運動」、「五卅慘案」和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運動。從學生遊行及全城動員的示威行動,到殘存的科舉遺址、最早的緝毒禁鴉片活動,完整呈現了新舊交替的衝突、見證帝制到民主的過程轉變。
‧開創中國紀實攝影的歷史──用寫實手法深入記錄中國風俗史
由於攝影技術的發展,在拍攝百年前中國的攝影師中,甘博是首位使用抓拍技術進行拍攝的攝影師,這使他的作品風格靈動、隨意,令人耳目一新。甘博的攝影鏡頭幾乎涵蓋了中國城鎮和鄉村中所有的手工業,這對中國商業發展史、中國風俗史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西德尼‧甘博1908~1932年中國攝影展】
1999~2001中國巡迴展觀後感言:**
雖然在成都以前也有過類似的照片展覽,但從專業角度而言,這次甘博老照片的品質比任何一次都要高。這可能與甘博先生所使用的器材和大底片有關。另外這些照片保存相當好,同時甘博先生比方蘇雅對攝影無論從拍攝技術、沖印各方面都更擅長一些,他的照片無論題材、角度人文精神都很濃,他關注社會各階層人的基本生活狀態,並尊重他們的生活狀態,很打動人。我和許多同行幾乎一進展廳就被這些照片吸引住,停留在照片前幾個小時都不願意走。我想,甘博先生高超的攝影技藝誠然值得稱道,而他照片上烙下的深厚人文情結,更顯出了自己如同水晶般透明而純淨的心靈。
──雷宇,攝影家,《成都商報》攝影部主任 2000年1月20日
說句老實話,甘博老照片之所以引起轟動,我想除了他的技術、它的得來不易,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它補充了很多我們從歷史課本中沒有看到的或遺忘了的真實片段。我常常認為記憶是不可靠的,它常常只是一些經過我們人為修飾和加工的風花雪月的誘人懷想的往事,唯有泛黃的老照片是公正的、客觀的。
五四前後的中國,洋務、新政、學潮、革命……風雨飄搖中的熱血與呐喊,絕不是僅靠文字所能描述和證明的。甘博拍攝的老照片正好與這一歷史進程同步。攝影在此是見證,而非藝術。它是重大歷史關頭短暫易逝的證據。
感謝甘博、感謝時代、感謝攝影,為我們留下了這些已不存在但還有跡可尋的場景,歷史的輪回已在老照片無言的注視下展開新的面貌。
──劉婷,自由撰稿人,作家,成都 2000年1月24日
一種偉大的人文關懷,這種情懷可以說是一切藝術之魅力所在,是人的魅力所在,也是偉大的甘博先生的動人之處。
──羅中立,藝術大師、重慶美術學院院長
甘博作品,選材、構圖、用光、立意,都堪稱典範。其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是難已用語言估量和表述的。面對他的作品,你不僅可以獲得美感,可以瞭解一段中國近代歷史的風貌,你還可以想到許多更加深刻的東西,關於文化,關於人生。我個人我感到非常震驚。一位卓越的學者同時是一位卓越的攝影大師。我一要特別感謝甘博先生和他的家族,感謝這次展覽的舉辦者,他讓我和我的同行們看到早期的社會紀實攝影,並且為我的專著《攝影藝術學概論》的若干新論點提供了最強有力的論據。
──卓昌勇,重慶師範大學攝影系教授,2000年4月5日
一部(段)簡約、生動的中國近代史!它(甘博照片)不僅記錄了閱兵慶典、孫中山先生葬禮等重大歷史事件,更可貴的是甘博先生的鏡頭始終對準廣大的中國老百姓。今天來參觀攝影展的人們,對照自己的物質生活,一定會感到深刻的幸福。確實,在物質水準上,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但在精神領域呢?愚昧、迷信在不少地方還絲毫沒有退縮的跡象,有些地方甚至越演越烈。還有,中國百姓的人文精神到底進步了多少呢?放眼今日青年,有多少是心中裝著國家、為了人類的進步而決心奮鬥終生呢?
想想甘博吧,當你空虛無聊的時候。既然活著,就應該做好自己的事。
可惜沒有能早些看到這樣的展覽——它如果能早在十多年前露面,還能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我有幸在今天看到了它。但願有更多的人看到它、明白它,進而更好地生活、做人。
──杭州育才實驗學校教師, 2000年6月14日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陳學聖_世新大學圖傳系博士
謝哲青_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足以代表中國一個時代和文化的西方攝影師──西德尼‧甘博
200餘幅高清圖片,記錄清末民初中國動盪的革命歲月
用影像寫下最真實的社會狀態
英國歷史學家史景遷:「甘博是屈指可數的優秀攝影師,真正能夠做到用相機捕捉瞬間即逝的人物表情、姿勢和種種構圖要素,它不僅使作品本身發揚光大,更代表了整個時代和文化。」
‧「人」才是永恆的攝影主題──從起居習慣到婚喪喜慶
西德尼‧大衛‧甘博,是一位研究中國的學者和社會學家,也是一位業餘攝影師。1917年至1932年期間,甘博曾多次來到中國,拍攝了大量照片,他的鏡頭始終對準著普通老百姓,記錄了中國各地的社會風俗,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各種面向,諸如通縣鞋匠、滿族貴夫人、騾轎、人力車車棚、舊式和新式監獄、勞苦大眾的住房和富裕人家的庭院…等,寫下了中國人民的人生與文化。
‧重大事件照片首次公開──教科書上看不到、被遺忘的歷史畫面
甘博記錄的時期,正是中國充滿衝突和動亂不斷的年代,其中包含了1918年華北和天津大洪水、紫禁城的停戰和平慶典、孫中山葬禮、「五四學生運動」、「五卅慘案」和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運動。從學生遊行及全城動員的示威行動,到殘存的科舉遺址、最早的緝毒禁鴉片活動,完整呈現了新舊交替的衝突、見證帝制到民主的過程轉變。
‧開創中國紀實攝影的歷史──用寫實手法深入記錄中國風俗史
由於攝影技術的發展,在拍攝百年前中國的攝影師中,甘博是首位使用抓拍技術進行拍攝的攝影師,這使他的作品風格靈動、隨意,令人耳目一新。甘博的攝影鏡頭幾乎涵蓋了中國城鎮和鄉村中所有的手工業,這對中國商業發展史、中國風俗史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西德尼‧甘博1908~1932年中國攝影展】
1999~2001中國巡迴展觀後感言:**
雖然在成都以前也有過類似的照片展覽,但從專業角度而言,這次甘博老照片的品質比任何一次都要高。這可能與甘博先生所使用的器材和大底片有關。另外這些照片保存相當好,同時甘博先生比方蘇雅對攝影無論從拍攝技術、沖印各方面都更擅長一些,他的照片無論題材、角度人文精神都很濃,他關注社會各階層人的基本生活狀態,並尊重他們的生活狀態,很打動人。我和許多同行幾乎一進展廳就被這些照片吸引住,停留在照片前幾個小時都不願意走。我想,甘博先生高超的攝影技藝誠然值得稱道,而他照片上烙下的深厚人文情結,更顯出了自己如同水晶般透明而純淨的心靈。
──雷宇,攝影家,《成都商報》攝影部主任 2000年1月20日
說句老實話,甘博老照片之所以引起轟動,我想除了他的技術、它的得來不易,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它補充了很多我們從歷史課本中沒有看到的或遺忘了的真實片段。我常常認為記憶是不可靠的,它常常只是一些經過我們人為修飾和加工的風花雪月的誘人懷想的往事,唯有泛黃的老照片是公正的、客觀的。
五四前後的中國,洋務、新政、學潮、革命……風雨飄搖中的熱血與呐喊,絕不是僅靠文字所能描述和證明的。甘博拍攝的老照片正好與這一歷史進程同步。攝影在此是見證,而非藝術。它是重大歷史關頭短暫易逝的證據。
感謝甘博、感謝時代、感謝攝影,為我們留下了這些已不存在但還有跡可尋的場景,歷史的輪回已在老照片無言的注視下展開新的面貌。
──劉婷,自由撰稿人,作家,成都 2000年1月24日
一種偉大的人文關懷,這種情懷可以說是一切藝術之魅力所在,是人的魅力所在,也是偉大的甘博先生的動人之處。
──羅中立,藝術大師、重慶美術學院院長
甘博作品,選材、構圖、用光、立意,都堪稱典範。其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是難已用語言估量和表述的。面對他的作品,你不僅可以獲得美感,可以瞭解一段中國近代歷史的風貌,你還可以想到許多更加深刻的東西,關於文化,關於人生。我個人我感到非常震驚。一位卓越的學者同時是一位卓越的攝影大師。我一要特別感謝甘博先生和他的家族,感謝這次展覽的舉辦者,他讓我和我的同行們看到早期的社會紀實攝影,並且為我的專著《攝影藝術學概論》的若干新論點提供了最強有力的論據。
──卓昌勇,重慶師範大學攝影系教授,2000年4月5日
一部(段)簡約、生動的中國近代史!它(甘博照片)不僅記錄了閱兵慶典、孫中山先生葬禮等重大歷史事件,更可貴的是甘博先生的鏡頭始終對準廣大的中國老百姓。今天來參觀攝影展的人們,對照自己的物質生活,一定會感到深刻的幸福。確實,在物質水準上,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但在精神領域呢?愚昧、迷信在不少地方還絲毫沒有退縮的跡象,有些地方甚至越演越烈。還有,中國百姓的人文精神到底進步了多少呢?放眼今日青年,有多少是心中裝著國家、為了人類的進步而決心奮鬥終生呢?
想想甘博吧,當你空虛無聊的時候。既然活著,就應該做好自己的事。
可惜沒有能早些看到這樣的展覽——它如果能早在十多年前露面,還能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我有幸在今天看到了它。但願有更多的人看到它、明白它,進而更好地生活、做人。
──杭州育才實驗學校教師, 2000年6月14日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陳學聖_世新大學圖傳系博士
謝哲青_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