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Beyond Commemoration: The 2-28 Incident, the Aesthetics of Trauma and Sexual Difference

Nonfiction, Social & Cultural Studies, Social Science, Gender Studies, Art & Architecture, Politic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Beyond Commemoration: The 2-28 Incident, the Aesthetics of Trauma and Sexual Difference by 陳香君, 典藏藝術家庭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陳香君 ISBN: 7219868132566
Publisher: 典藏藝術家庭 Publication: February 5, 2014
Imprint: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陳香君
ISBN: 7219868132566
Publisher: 典藏藝術家庭
Publication: February 5, 2014
Imprint:
Language: Chinese

本書針對二二八紀念美展提出三個問題。二二八事件發生於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殖民政權有系統地消滅台灣知識分子,並且重重地鎮壓各地民眾。為回應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對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化和紀念所發展的台灣建國運動,1993年起台灣民間與政府相繼舉辦二二八紀念美展,這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確實有助於當代台灣國族和文化認同與主體性的論述發展。

於此首先提出的問題是:這究竟是不是如1990年代中期以後經常被提出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已經過去的「事件」,台灣人要往前看,繼續走下去?第二個問題是:「女性」和「女性身體」如何以及為什麼被納入這個敘述,以致再度被遺忘?第三個問題則是:像二二八這樣的歷史事件的力量,會對文化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美學實踐如何對見證和轉化的過程提出貢獻?

二二八事件不應只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也是一種歷史和政治的創傷。創傷會帶來長期、未知和無邊無際的影響,而一再回來干擾,甚至到今日。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訪二二八記憶形成的過程,在此論述中則是透過當代藝術的途徑,謹慎地找出它作為一種創傷的結構和機制,而非僅只將它視為一個創傷事件。同時,筆者也想指出,透過二二八紀念活動和歷史化所形構的新台灣國家論述,事實上是父權下的產物,具有非常嚴格的邊界,它讓台灣對二二八事件中菁英男性受難者以外的女性和其他人完全被遺忘,或是被短暫地紀念,然後很快地又被遺忘。創傷的力量來自於佛洛伊德所發現的機制,這機制不僅造成個人心理上的痛苦,也對文化認同和傳統的形塑有所影響,亦即:早期創傷——防衛——潛伏——精神官能症爆發——受壓抑的局部復返。本書會說明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的記憶形成過程中,如何一再重複這個創傷結構的循環。筆者的建議則是,二二八事件具有創傷的性質,只有透過見證和聆聽創傷,這個創傷的循環才有可能轉變。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本書針對二二八紀念美展提出三個問題。二二八事件發生於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殖民政權有系統地消滅台灣知識分子,並且重重地鎮壓各地民眾。為回應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對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化和紀念所發展的台灣建國運動,1993年起台灣民間與政府相繼舉辦二二八紀念美展,這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確實有助於當代台灣國族和文化認同與主體性的論述發展。

於此首先提出的問題是:這究竟是不是如1990年代中期以後經常被提出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已經過去的「事件」,台灣人要往前看,繼續走下去?第二個問題是:「女性」和「女性身體」如何以及為什麼被納入這個敘述,以致再度被遺忘?第三個問題則是:像二二八這樣的歷史事件的力量,會對文化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美學實踐如何對見證和轉化的過程提出貢獻?

二二八事件不應只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也是一種歷史和政治的創傷。創傷會帶來長期、未知和無邊無際的影響,而一再回來干擾,甚至到今日。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訪二二八記憶形成的過程,在此論述中則是透過當代藝術的途徑,謹慎地找出它作為一種創傷的結構和機制,而非僅只將它視為一個創傷事件。同時,筆者也想指出,透過二二八紀念活動和歷史化所形構的新台灣國家論述,事實上是父權下的產物,具有非常嚴格的邊界,它讓台灣對二二八事件中菁英男性受難者以外的女性和其他人完全被遺忘,或是被短暫地紀念,然後很快地又被遺忘。創傷的力量來自於佛洛伊德所發現的機制,這機制不僅造成個人心理上的痛苦,也對文化認同和傳統的形塑有所影響,亦即:早期創傷——防衛——潛伏——精神官能症爆發——受壓抑的局部復返。本書會說明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的記憶形成過程中,如何一再重複這個創傷結構的循環。筆者的建議則是,二二八事件具有創傷的性質,只有透過見證和聆聽創傷,這個創傷的循環才有可能轉變。

More books from Political Science

Cover of the book Transition to a New World Order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Socio-Economic Human Rights in Essential Public Services Provision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Labour in Contemporary India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Fatal Future?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An Unlikely Candidate: Reflections on My Run for Congress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Toward an Imperfect Education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Foreign Policy for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Currency, Credit and Crisis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Seeking a Role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New Perspectives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The Ideal Refugees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Russia in the Arctic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Kill or Capture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As Texas Goes...: How the Lone Star State Hijacked the American Agenda by 陳香君
Cover of the book China and Nordic Diplomacy by 陳香君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