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史作檉 | ISBN: | 7219867519752 |
Publisher: | 典藏藝術家庭 | Publication: | July 1, 2006 |
Imprint: | Language: | Chinese |
Author: | 史作檉 |
ISBN: | 7219867519752 |
Publisher: | 典藏藝術家庭 |
Publication: | July 1, 2006 |
Imprint: | |
Language: | Chinese |
著名詩人哲學家史作檉探討美與藝術,乃至人生的哲理的沉澱,是一部解讀現代與原始藝術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畢卡索其幾何性不但不是西歐傳統性的(如西歐源自希臘幾何學),反而與原始或非洲有著不可分的關係。
1907年,畢卡索發表了〈亞維儂的少女〉,這幅有著類似非洲原始雕刻面具的少女面孔,在當時不被接受、甚至被嘲諷,但後來卻成為標誌立體主義藝術開始的里程碑,並成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一永恆的經典。而這樣劇烈的轉變,原因究竟為何?
著名哲學思想家史作檉為我們作了解答——答案就在於與歐洲文化遙遙相異的非洲原始藝術中。
他指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有一種大趨勢,亦即反一切既有的文字性紀錄的故事、規範或造型,希冀透過幾何抽象的表現,給予觀者直接而深刻的感動。而這種動力,即是來自於非洲原始藝術的呼喚。在生活越簡單的時代中,人距離自然與人存在的感覺越近,原始藝術透過純粹的造型,散發出此種真正屬於人毫無修飾而自由的感覺,直及人心最深處的感動,而這也正是畢卡索,甚至是現代藝術所亟欲重新尋找回的精神。
著名詩人哲學家史作檉探討美與藝術,乃至人生的哲理的沉澱,是一部解讀現代與原始藝術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畢卡索其幾何性不但不是西歐傳統性的(如西歐源自希臘幾何學),反而與原始或非洲有著不可分的關係。
1907年,畢卡索發表了〈亞維儂的少女〉,這幅有著類似非洲原始雕刻面具的少女面孔,在當時不被接受、甚至被嘲諷,但後來卻成為標誌立體主義藝術開始的里程碑,並成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一永恆的經典。而這樣劇烈的轉變,原因究竟為何?
著名哲學思想家史作檉為我們作了解答——答案就在於與歐洲文化遙遙相異的非洲原始藝術中。
他指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中有一種大趨勢,亦即反一切既有的文字性紀錄的故事、規範或造型,希冀透過幾何抽象的表現,給予觀者直接而深刻的感動。而這種動力,即是來自於非洲原始藝術的呼喚。在生活越簡單的時代中,人距離自然與人存在的感覺越近,原始藝術透過純粹的造型,散發出此種真正屬於人毫無修飾而自由的感覺,直及人心最深處的感動,而這也正是畢卡索,甚至是現代藝術所亟欲重新尋找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