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Biography & Memoir, Political
Cover of the book 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by 陳翠蓮,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陳翠蓮 ISBN: 3079869351875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February 24, 2017
Imprint: 衛城出版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陳翠蓮
ISBN: 3079869351875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Publication: February 24, 2017
Imprint: 衛城出版
Language: Chinese

**  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之作**

  許久前觀賞宮崎駿動畫《神隱少女》,主角提到「忘記自己名字的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心頭一驚。許多政治哲學家、史學家們一再殷殷提醒探索歷史的重要性,透過瞭解過去、方能定位現在,並提高對未來的洞察力。而歷史研究之於政治共同體的價值之一,豈不正是擔當著「自我認識」的功能?──摘自作者自序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偏重於整理受害記憶」,然而,「面對歷史,我們不僅要控訴群體慘烈的受害與犧牲,更應探索我們的群體為何受害?如何受害?」因此,她力圖跳脫將二二八事件個案化的研究框架,把視角拉高,以俯瞰的姿態,重新檢視二二八事件爆發的時空背景。 
 
  作者拉高視角後發現,過往研究都將二二八事件視為中國的內政問題,忽略了兩條極重要的國際政治脈絡:一是美國在戰後決定與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合作,聯手壓制日本、建立遠東新秩序。另一則是戰後臺灣的地位問題仍有爭議,雖然按照開羅宣言,臺、澎應於戰後歸還中國,但作者提醒我們,就國際觀點而言,當時中國是以盟軍代表的身分對臺灣進行軍事占領,並非當局所稱的「光復」。所以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國民黨政府決定快刀斬亂麻以免遭美方質疑其統治能力,美方最後也選擇只關切、不插手,這背後其實跟戰後美中合作體制的成形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除了全新的觀點,本書也廣泛運用最新出土的史料,例如二○一五年才由中研院臺史所出版的《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內容為當時國民黨基層特務人員在二二八事件中的活動與報告。藉由作者精采的論證與解讀,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國民黨派系政治盤根錯節及偏好利用特務剷除異己的統治文化,如何導致二二八事件最終以悲劇收場。
 
  二二八,似乎是這座島嶼不得不紀念、卻說不清楚的全國性創傷,又不幸長期淪為意識形態之爭的戰場。透過歷史研究努力還原事實,或許才是紀念二二八最好的方式,也才是當代臺灣討論轉型正義的真正基礎。

本書特色

  ◎本書從戰後美中協力體制與中國統治模式移植兩大新取徑探討二二八事件,帶領讀者回到這段歷史的起點,一同梳理自身過去,藉此理解當前處境,思考未來方向。

  ◎本書提出的全新研究架構,除開拓了二二八事件的研究視野,也有助讀者瞭解臺灣當前國際地位的困境所由何來。作者在書末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假設性問題:如果二二八事件是發生在一九四八下半年,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因為這時候,隨著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日趨下風,美方對於這位盟友的信任感也愈趨下降,開始思考讓臺灣脫離中國、提交聯合國處理等方案的可行性,美中合作體制瀕臨破局。然而,一九五○年韓戰爆發,東亞冷戰格局形成,為圍堵共產勢力,美國與國民黨政府再次攜手,「中華民國在臺灣」遂成為難以動搖的定局。而臺灣受困於美、中兩大強權之間的處境,也至今未變。

  ◎除了新的觀點,本書並大量運用新出土的檔案,解讀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的發生、經過與後續影響。同時讓許多懸案得以破解,許多細節得以明朗,也曝光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像是有些「被失蹤者」證明是遭到「密裁」;CC派想藉機趕走屬於政學派的陳儀,因此不希望事件太快平息,頻頻暗中挑撥、製造動亂;特務滲透進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煽動民間代表一再升高訴求,而這些卻成為官方日後認定他們有叛亂意圖的證據。

  ◎陳儀是迫於無奈才向蔣介石請兵鎮壓?蔣介石是誤以為臺灣有共產黨作亂才派兵鎮壓?這些爭議已久的問題,作者也透過爬梳新舊史料,給予了相信能令讀者信服的答案。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  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之作**

  許久前觀賞宮崎駿動畫《神隱少女》,主角提到「忘記自己名字的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心頭一驚。許多政治哲學家、史學家們一再殷殷提醒探索歷史的重要性,透過瞭解過去、方能定位現在,並提高對未來的洞察力。而歷史研究之於政治共同體的價值之一,豈不正是擔當著「自我認識」的功能?──摘自作者自序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偏重於整理受害記憶」,然而,「面對歷史,我們不僅要控訴群體慘烈的受害與犧牲,更應探索我們的群體為何受害?如何受害?」因此,她力圖跳脫將二二八事件個案化的研究框架,把視角拉高,以俯瞰的姿態,重新檢視二二八事件爆發的時空背景。 
 
  作者拉高視角後發現,過往研究都將二二八事件視為中國的內政問題,忽略了兩條極重要的國際政治脈絡:一是美國在戰後決定與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合作,聯手壓制日本、建立遠東新秩序。另一則是戰後臺灣的地位問題仍有爭議,雖然按照開羅宣言,臺、澎應於戰後歸還中國,但作者提醒我們,就國際觀點而言,當時中國是以盟軍代表的身分對臺灣進行軍事占領,並非當局所稱的「光復」。所以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國民黨政府決定快刀斬亂麻以免遭美方質疑其統治能力,美方最後也選擇只關切、不插手,這背後其實跟戰後美中合作體制的成形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除了全新的觀點,本書也廣泛運用最新出土的史料,例如二○一五年才由中研院臺史所出版的《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內容為當時國民黨基層特務人員在二二八事件中的活動與報告。藉由作者精采的論證與解讀,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國民黨派系政治盤根錯節及偏好利用特務剷除異己的統治文化,如何導致二二八事件最終以悲劇收場。
 
  二二八,似乎是這座島嶼不得不紀念、卻說不清楚的全國性創傷,又不幸長期淪為意識形態之爭的戰場。透過歷史研究努力還原事實,或許才是紀念二二八最好的方式,也才是當代臺灣討論轉型正義的真正基礎。

本書特色

  ◎本書從戰後美中協力體制與中國統治模式移植兩大新取徑探討二二八事件,帶領讀者回到這段歷史的起點,一同梳理自身過去,藉此理解當前處境,思考未來方向。

  ◎本書提出的全新研究架構,除開拓了二二八事件的研究視野,也有助讀者瞭解臺灣當前國際地位的困境所由何來。作者在書末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假設性問題:如果二二八事件是發生在一九四八下半年,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因為這時候,隨著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日趨下風,美方對於這位盟友的信任感也愈趨下降,開始思考讓臺灣脫離中國、提交聯合國處理等方案的可行性,美中合作體制瀕臨破局。然而,一九五○年韓戰爆發,東亞冷戰格局形成,為圍堵共產勢力,美國與國民黨政府再次攜手,「中華民國在臺灣」遂成為難以動搖的定局。而臺灣受困於美、中兩大強權之間的處境,也至今未變。

  ◎除了新的觀點,本書並大量運用新出土的檔案,解讀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的發生、經過與後續影響。同時讓許多懸案得以破解,許多細節得以明朗,也曝光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像是有些「被失蹤者」證明是遭到「密裁」;CC派想藉機趕走屬於政學派的陳儀,因此不希望事件太快平息,頻頻暗中挑撥、製造動亂;特務滲透進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煽動民間代表一再升高訴求,而這些卻成為官方日後認定他們有叛亂意圖的證據。

  ◎陳儀是迫於無奈才向蔣介石請兵鎮壓?蔣介石是誤以為臺灣有共產黨作亂才派兵鎮壓?這些爭議已久的問題,作者也透過爬梳新舊史料,給予了相信能令讀者信服的答案。

More books from Political

Cover of the book CIA Rogues and the Killing of the Kennedys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L'Etat, son rôle historique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Value Economics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Torture and Democracy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A Generation Abandoned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Beyond Interviews: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Grounding Leadership Theory and Research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Four Crises of American Democracy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Cuba Is Not the Second China (And Other Essays)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Apocalypse Theorem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International Aid and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The Every-Day Life of Abraham Lincoln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İnsanı Uçuruma Götüren Sözler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Le marxisme, l'État et la question urbaine by 陳翠蓮
Cover of the book The influence of the EU Neutrals on European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 by 陳翠蓮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