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天下雜誌7月號/2015 第69期

Periodicals
Cover of the book 親子天下雜誌7月號/2015 第69期 by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Author: 親子天下 ISBN: 6930000000069
Publisher: 親子天下 Publication: July 1, 2015
Imprint: 親子天下雜誌 Language: Chinese
Author: 親子天下
ISBN: 6930000000069
Publisher: 親子天下
Publication: July 1, 2015
Imprint: 親子天下雜誌
Language: Chinese

「桌遊微翻轉,玩出人際力」
全台第一次,親子桌遊大集合!親子天下邀請全台灣最具知名度,最愛玩桌遊的爸爸媽媽和老師評選出百款親子桌遊,號召全家一同體驗好玩桌遊。
桌遊不只是成人玩具,小孩玩桌遊,除了可以「變聰明」,從遊戲裡學會數學邏輯、空間智能等能力,更重要的是,桌遊是人際互動的利器。老師若將桌遊融入課堂,也能找回孩子的學習動機,熱情學習。

封面故事 動手又動腦的 遊戲式學習

你知道玩桌遊不但能提升人際力、調節情緒,還能刺激學習嗎? 全世界的桌遊市場正進入快速成長的黃金時代。 在台灣,桌遊的需求不只來自家庭遊戲, 還有更多來自渴望改變僵化教學的教育現場……

文│蘇岱崙 攝影│楊煥世 研究編輯│李岳霞

這天台北市碧湖國小六年級資優班數學課上,老師劉輝龍介紹中國古老的「拈」遊戲。規則是兩人輪流在一堆石子中,每人每次可隨意拿一到四顆石子,拿到最後一顆的人就輸(或贏)。
劉輝龍拿出棋子讓學生實際操作。他逐步改變遊戲規則,拋出一個比一個艱難的任務。連在一旁觀課的記者,都無法自拔的沉迷於連環解題任務。「你們可以先下課休息沒關係,」劉輝龍聽到下課鈴聲說。但學生置若罔聞,他們正交頭接耳、埋首研究數學任務。
在這間教室,讓學生忘了時間、留下來探索研究知識的是——遊戲。
台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副教授侯惠澤近年推廣「微翻轉遊戲式學習」。他的研究發現,在課室裡透過簡單二十分鐘內的小遊戲和學生互動,就能有效引起學習動機、提升學習專注度和成效。侯惠澤感嘆:「學習過程若充滿愉悅感,知識會更有效被提取。」
侯惠澤也曾針對玩過「走過,臺灣」桌遊的國中生施測,運用滿分為五分的「心流量表」評量,受測者的分數高達四分以上。「心流代表忘我、專注程度,這個分數甚至比玩某些數位遊戲更高,」侯惠澤說。前、後測比較下,受測者玩遊戲後,答對的題數也比玩遊戲前顯著提升。
桌遊提升學習的效益,在國外長期被關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在二○○八年的《發展科學期刊》有一篇關於數學認知發展的研究(Playing linear numerical board games promotes low-income children's numerical development),針對九個月大到四歲的學齡前幼兒,研究桌遊和幼兒數學能力的關聯。研究發現,同一群幼兒中,玩過愈多種桌遊的孩子,普遍而言,在以下四項表現較為傑出:數字辨別、數算、數字線的排列、數字大小比較。但是,玩較多電玩種類的幼兒,並沒有這樣的關聯,僅有其中一項表現比較傑出。
桌遊的「黃金時代」來臨
好玩又充滿挑戰,讓人永遠渴望且樂此不疲,是遊戲的最大魅力。學習怎麼可以像遊戲這麼好玩,是所有人的夢想,當大家提到「遊戲式學習」,第一個想到都是「電玩」。但讓人意外的是,其實過去十年「桌上遊戲」悄悄竄起,根據英國《衛報》二○一四年十二月的報導:「每年成長二五%到四○%,每年推出上千款新遊戲,桌遊市場進入『黃金時代』。」
這個成長的浪潮也打到台灣。五年前,全台灣桌遊店僅有約五十多家,去年成長為一百家,今年到六月底為止,已經有近兩百家桌遊店遍布全台。
台灣桌遊市場的快速成長動能,不只來自家庭遊戲的需求,更令人意外的是來自渴望改變僵化教學方式的教育現場。
中華民國圖板遊戲推廣協會主任講師劉力君(南瓜妹)是專業教育學習桌遊講師。最近兩年,明顯看到來自全台學校的研習講課邀約暴增。行程一週七天排滿滿,課還是接不完,南瓜妹還得幫忙介紹其他講師上課才能應付現場教師研習需求,這樣熱烈反應,讓她非常訝異。根據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紀錄,二〇一三年,全台從幼兒園到高中職,桌遊相關主題的教師研習場次共二七二場,今年光上半年就有四九〇場,到年底很有可能破千,平均每天都有二至三場研習。
用桌遊翻轉教學,是現場老師渴望達到的目的。在專家達人的眼中也很有機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系主任范丙林觀察,過去以教育為目的的遊戲常被批評「不好玩」,現在已出現能兼顧遊戲性與教育目的的遊戲設計。但他也提醒,不是每個科目、領域,或每個孩子都適合遊戲式學習,因為遊戲畢竟是引導,不是學習主體,「點心不能取代正餐」。
將桌遊導入資優班教學七、八年的劉輝龍提醒,教師在教育現場運用桌遊,背後一定有教育目的,必須將桌遊和課程目標融合,例如帶領探索思考或討論,否則桌遊是桌遊、課程是課程,兩者沒有發生關係。
遊戲結合學習的核心,就是運用遊戲特性,吸引學習者主動、多次投入練習。腦科學家發現,遊戲能活化、刺激腦中許多正向神經傳導物質,玩遊戲時的趣味性被大腦視為「報償」,讓人們想一玩再玩、還要更多。
適當設計的桌遊比數位遊戲更能達成學習的目的,如:增強動機、強化記憶、觸動技能發展與行為的改變。
美國研究遊戲學習的隋何(Elizabeth N. Treher)博士在二○一一年的研究中,定位桌遊「是一種動腦又動手的遊戲」。研究報告中分析,純粹的講述無法帶來真正的學習,同樣的,純粹的體驗和動手做,也無法構成完整的學習。
舉例來說,大部分小孩都用過錢,但這個經驗本身,並不能引導孩子更懂得智慧的運用金錢。因學習歷程牽涉:基礎理解、思考、統整、應用、獨立思辨的能力和過程。最好的學習解方,應該是同時有知識的吸收也有體驗,讓學生動手也動腦(hands-on and heads-on)。
桌遊,是能夠結合這兩個特質的最佳解方。
提升人際力
雖然數位遊戲也同樣好玩精采,但是成癮的疑慮,讓家長和老師非常擔心。數位遊戲即時回饋度高,用於學習時,還能夠即時記錄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進度。然而,相關研究指出,若長期暴露於快速、強大回饋之下,大腦的迴路被重塑改變,會有強烈欲望在遊戲中不斷尋求回饋,若離開停止,會出現沮喪等症狀,這些都是網路成癮者的特徵。
「數位遊戲和桌遊最大不同,是少了人際互動,」范丙林說。他和學生經常到各級學校推廣、測試遊戲,他們發現,玩數位遊戲時由於學生只需要回應電腦,所以眼神、臉部表情較單調。但是,玩桌遊的過程中,充滿了人際互動,「孩子臉上會流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這是玩數位遊戲時所缺乏的,」范丙林留下深刻印象。
情緒OK繃
桌遊提供了安全有趣、容易激發社交連結和參與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與人共處。因此,桌遊不只是遊戲,也被當做情緒教育教具。專家引導讓孩子透過實際的分組活動,面對友誼及嘲笑、憤怒管理、培養運動家精神。
二○○九年澳洲雪梨大學教育心理學家羅賓.赫羅梅克(Robyn Hromek)的研究裡形容,玩桌遊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實際體會社交的種種難題,情緒教育隱藏在桌遊紙板和每次翻牌的瞬間。每一場桌遊都是一場演練:「我要不要贏他?這樣會不會害到對方?」在遊戲的安全環境中,幫孩子製造了很多的練習機會,逐漸學會正向的社交技巧和調節情緒。
在台灣,桌遊也被運用在輔導、特教領域。缺乏公共資源的花蓮縣崇德達基力部落最近剛由企業贊助、開幕了一間「希望教室」,提供部落孩子課輔使用。這天晚上,紗門外貼滿了一張張迫不及待的小臉,原來家扶中心今晚要在這裡舉辦桌遊大賽。時間一到,約數十名孩子一擁而上,打鬧叫囂,一分鐘也靜不下來。但比賽一開始,孩子彷彿像被施了魔法,半數竟能乖乖坐定,中年級的孩子盯著棋盤沉思,想著下一步該怎麼走。
四年前將桌遊帶進部落、社區輔導的花蓮家扶中心資深社工師王芯婷觀察,較不習慣受社會規範約束的孩子們,玩桌遊以後學會規則、等待,也更有自信。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鍾玉玲二〇一三年的論文《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之影響》,以桌遊介入三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小學生後,測試其注意力的改變。鍾玉玲帶領受試者每天玩二十分鐘桌遊,之後上四十分鐘的國語、數學課程,每名學生進行四週的實驗。結果發現,桌遊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和服藥的效果一樣明顯。
細膩如好書
隨著桌遊的市場成長和專業化分工,英國《衛報》也分析,桌遊的題材和品項變得跟書本一樣豐富多元,可以融入特定歷史場景事件,也可以訴求宗教和戰爭衝突,犯罪小說迷,也可以找到以犯罪小說為本的桌遊。市面上的桌遊,可以比目前市面上最複雜的電玩遊戲來得更細膩有深度。
因此,桌遊也和書及電玩一樣,需要分齡、分眾的選擇。父母和老師如何引導和幫忙孩子選擇適合的桌遊,是一個新興的議題。
《親子天下》為了讓不同的家庭都可以找到最適合的桌遊,也希望可以提供老師學習上使用桌遊的務實建議,今年暑假特別企劃了「親子桌遊100」,地毯式的搜索和拜訪了台灣的桌遊代理商及設計師,從上千款遊戲中,邀請八位玩桌遊又熟悉孩童發展、教學等專家達人,為讀者挑出了適合不同場合的百款桌遊。每一款桌遊的出線都經過專家達人的討論和考慮。
漫漫暑假,爸媽不妨和孩子一起來玩比電玩更好玩的桌遊,全家人掀屋頂的歡笑聲,加上找回大人失蹤許久的童心,絕對值回票價。

聽廣播、看電視,讀《親子天下》
為服務更多讀者,本期〈封面故事〉與下列媒體合作:七月二日(四)上午七點飛碟電台「飛碟早餐」、七月十一日(六)上午十點十分漢聲電台「學習,就是現在」、七月十三日(一)晚上八點好消息電視台「幸福來敲門」。

View on Amazon View on AbeBooks View on Kobo View on B.Depository View on eBay View on Walmart

「桌遊微翻轉,玩出人際力」
全台第一次,親子桌遊大集合!親子天下邀請全台灣最具知名度,最愛玩桌遊的爸爸媽媽和老師評選出百款親子桌遊,號召全家一同體驗好玩桌遊。
桌遊不只是成人玩具,小孩玩桌遊,除了可以「變聰明」,從遊戲裡學會數學邏輯、空間智能等能力,更重要的是,桌遊是人際互動的利器。老師若將桌遊融入課堂,也能找回孩子的學習動機,熱情學習。

封面故事 動手又動腦的 遊戲式學習

你知道玩桌遊不但能提升人際力、調節情緒,還能刺激學習嗎? 全世界的桌遊市場正進入快速成長的黃金時代。 在台灣,桌遊的需求不只來自家庭遊戲, 還有更多來自渴望改變僵化教學的教育現場……

文│蘇岱崙 攝影│楊煥世 研究編輯│李岳霞

這天台北市碧湖國小六年級資優班數學課上,老師劉輝龍介紹中國古老的「拈」遊戲。規則是兩人輪流在一堆石子中,每人每次可隨意拿一到四顆石子,拿到最後一顆的人就輸(或贏)。
劉輝龍拿出棋子讓學生實際操作。他逐步改變遊戲規則,拋出一個比一個艱難的任務。連在一旁觀課的記者,都無法自拔的沉迷於連環解題任務。「你們可以先下課休息沒關係,」劉輝龍聽到下課鈴聲說。但學生置若罔聞,他們正交頭接耳、埋首研究數學任務。
在這間教室,讓學生忘了時間、留下來探索研究知識的是——遊戲。
台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副教授侯惠澤近年推廣「微翻轉遊戲式學習」。他的研究發現,在課室裡透過簡單二十分鐘內的小遊戲和學生互動,就能有效引起學習動機、提升學習專注度和成效。侯惠澤感嘆:「學習過程若充滿愉悅感,知識會更有效被提取。」
侯惠澤也曾針對玩過「走過,臺灣」桌遊的國中生施測,運用滿分為五分的「心流量表」評量,受測者的分數高達四分以上。「心流代表忘我、專注程度,這個分數甚至比玩某些數位遊戲更高,」侯惠澤說。前、後測比較下,受測者玩遊戲後,答對的題數也比玩遊戲前顯著提升。
桌遊提升學習的效益,在國外長期被關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在二○○八年的《發展科學期刊》有一篇關於數學認知發展的研究(Playing linear numerical board games promotes low-income children's numerical development),針對九個月大到四歲的學齡前幼兒,研究桌遊和幼兒數學能力的關聯。研究發現,同一群幼兒中,玩過愈多種桌遊的孩子,普遍而言,在以下四項表現較為傑出:數字辨別、數算、數字線的排列、數字大小比較。但是,玩較多電玩種類的幼兒,並沒有這樣的關聯,僅有其中一項表現比較傑出。
桌遊的「黃金時代」來臨
好玩又充滿挑戰,讓人永遠渴望且樂此不疲,是遊戲的最大魅力。學習怎麼可以像遊戲這麼好玩,是所有人的夢想,當大家提到「遊戲式學習」,第一個想到都是「電玩」。但讓人意外的是,其實過去十年「桌上遊戲」悄悄竄起,根據英國《衛報》二○一四年十二月的報導:「每年成長二五%到四○%,每年推出上千款新遊戲,桌遊市場進入『黃金時代』。」
這個成長的浪潮也打到台灣。五年前,全台灣桌遊店僅有約五十多家,去年成長為一百家,今年到六月底為止,已經有近兩百家桌遊店遍布全台。
台灣桌遊市場的快速成長動能,不只來自家庭遊戲的需求,更令人意外的是來自渴望改變僵化教學方式的教育現場。
中華民國圖板遊戲推廣協會主任講師劉力君(南瓜妹)是專業教育學習桌遊講師。最近兩年,明顯看到來自全台學校的研習講課邀約暴增。行程一週七天排滿滿,課還是接不完,南瓜妹還得幫忙介紹其他講師上課才能應付現場教師研習需求,這樣熱烈反應,讓她非常訝異。根據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紀錄,二〇一三年,全台從幼兒園到高中職,桌遊相關主題的教師研習場次共二七二場,今年光上半年就有四九〇場,到年底很有可能破千,平均每天都有二至三場研習。
用桌遊翻轉教學,是現場老師渴望達到的目的。在專家達人的眼中也很有機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系主任范丙林觀察,過去以教育為目的的遊戲常被批評「不好玩」,現在已出現能兼顧遊戲性與教育目的的遊戲設計。但他也提醒,不是每個科目、領域,或每個孩子都適合遊戲式學習,因為遊戲畢竟是引導,不是學習主體,「點心不能取代正餐」。
將桌遊導入資優班教學七、八年的劉輝龍提醒,教師在教育現場運用桌遊,背後一定有教育目的,必須將桌遊和課程目標融合,例如帶領探索思考或討論,否則桌遊是桌遊、課程是課程,兩者沒有發生關係。
遊戲結合學習的核心,就是運用遊戲特性,吸引學習者主動、多次投入練習。腦科學家發現,遊戲能活化、刺激腦中許多正向神經傳導物質,玩遊戲時的趣味性被大腦視為「報償」,讓人們想一玩再玩、還要更多。
適當設計的桌遊比數位遊戲更能達成學習的目的,如:增強動機、強化記憶、觸動技能發展與行為的改變。
美國研究遊戲學習的隋何(Elizabeth N. Treher)博士在二○一一年的研究中,定位桌遊「是一種動腦又動手的遊戲」。研究報告中分析,純粹的講述無法帶來真正的學習,同樣的,純粹的體驗和動手做,也無法構成完整的學習。
舉例來說,大部分小孩都用過錢,但這個經驗本身,並不能引導孩子更懂得智慧的運用金錢。因學習歷程牽涉:基礎理解、思考、統整、應用、獨立思辨的能力和過程。最好的學習解方,應該是同時有知識的吸收也有體驗,讓學生動手也動腦(hands-on and heads-on)。
桌遊,是能夠結合這兩個特質的最佳解方。
提升人際力
雖然數位遊戲也同樣好玩精采,但是成癮的疑慮,讓家長和老師非常擔心。數位遊戲即時回饋度高,用於學習時,還能夠即時記錄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進度。然而,相關研究指出,若長期暴露於快速、強大回饋之下,大腦的迴路被重塑改變,會有強烈欲望在遊戲中不斷尋求回饋,若離開停止,會出現沮喪等症狀,這些都是網路成癮者的特徵。
「數位遊戲和桌遊最大不同,是少了人際互動,」范丙林說。他和學生經常到各級學校推廣、測試遊戲,他們發現,玩數位遊戲時由於學生只需要回應電腦,所以眼神、臉部表情較單調。但是,玩桌遊的過程中,充滿了人際互動,「孩子臉上會流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這是玩數位遊戲時所缺乏的,」范丙林留下深刻印象。
情緒OK繃
桌遊提供了安全有趣、容易激發社交連結和參與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與人共處。因此,桌遊不只是遊戲,也被當做情緒教育教具。專家引導讓孩子透過實際的分組活動,面對友誼及嘲笑、憤怒管理、培養運動家精神。
二○○九年澳洲雪梨大學教育心理學家羅賓.赫羅梅克(Robyn Hromek)的研究裡形容,玩桌遊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實際體會社交的種種難題,情緒教育隱藏在桌遊紙板和每次翻牌的瞬間。每一場桌遊都是一場演練:「我要不要贏他?這樣會不會害到對方?」在遊戲的安全環境中,幫孩子製造了很多的練習機會,逐漸學會正向的社交技巧和調節情緒。
在台灣,桌遊也被運用在輔導、特教領域。缺乏公共資源的花蓮縣崇德達基力部落最近剛由企業贊助、開幕了一間「希望教室」,提供部落孩子課輔使用。這天晚上,紗門外貼滿了一張張迫不及待的小臉,原來家扶中心今晚要在這裡舉辦桌遊大賽。時間一到,約數十名孩子一擁而上,打鬧叫囂,一分鐘也靜不下來。但比賽一開始,孩子彷彿像被施了魔法,半數竟能乖乖坐定,中年級的孩子盯著棋盤沉思,想著下一步該怎麼走。
四年前將桌遊帶進部落、社區輔導的花蓮家扶中心資深社工師王芯婷觀察,較不習慣受社會規範約束的孩子們,玩桌遊以後學會規則、等待,也更有自信。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鍾玉玲二〇一三年的論文《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之影響》,以桌遊介入三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小學生後,測試其注意力的改變。鍾玉玲帶領受試者每天玩二十分鐘桌遊,之後上四十分鐘的國語、數學課程,每名學生進行四週的實驗。結果發現,桌遊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和服藥的效果一樣明顯。
細膩如好書
隨著桌遊的市場成長和專業化分工,英國《衛報》也分析,桌遊的題材和品項變得跟書本一樣豐富多元,可以融入特定歷史場景事件,也可以訴求宗教和戰爭衝突,犯罪小說迷,也可以找到以犯罪小說為本的桌遊。市面上的桌遊,可以比目前市面上最複雜的電玩遊戲來得更細膩有深度。
因此,桌遊也和書及電玩一樣,需要分齡、分眾的選擇。父母和老師如何引導和幫忙孩子選擇適合的桌遊,是一個新興的議題。
《親子天下》為了讓不同的家庭都可以找到最適合的桌遊,也希望可以提供老師學習上使用桌遊的務實建議,今年暑假特別企劃了「親子桌遊100」,地毯式的搜索和拜訪了台灣的桌遊代理商及設計師,從上千款遊戲中,邀請八位玩桌遊又熟悉孩童發展、教學等專家達人,為讀者挑出了適合不同場合的百款桌遊。每一款桌遊的出線都經過專家達人的討論和考慮。
漫漫暑假,爸媽不妨和孩子一起來玩比電玩更好玩的桌遊,全家人掀屋頂的歡笑聲,加上找回大人失蹤許久的童心,絕對值回票價。

聽廣播、看電視,讀《親子天下》
為服務更多讀者,本期〈封面故事〉與下列媒體合作:七月二日(四)上午七點飛碟電台「飛碟早餐」、七月十一日(六)上午十點十分漢聲電台「學習,就是現在」、七月十三日(一)晚上八點好消息電視台「幸福來敲門」。

More books from Periodicals

Cover of the book 新新聞 第1536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明潮M'INT》302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經理人月刊 06月號/2017 第151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大師輕鬆讀 NO.47 錢與閒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慈濟英文季刊2015春季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大師輕鬆讀 NO.62 見招拆招101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大師輕鬆讀 NO.18 一定成交!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小典藏ArtcoKids 10月號/2017 第158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經典雜誌第65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親子天下雜誌6月號/2016 第79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壹週刊 第840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壹週刊 第701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新華文摘2018年第5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InStyle 時尚泉7月號/2019 第38期 by 親子天下
Cover of the book InStyle 時尚樂 6月號/2017 第13期 by 親子天下
We use our own "cookies" and third party cookies to improve services and to se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y u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